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永人民医院 > 通知公告 > 通知文件

通知文件

招标公告

招聘信息

预决算公开

广东省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指引

日期:2010-08-24 信息来源:

    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规范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工作,提高霍乱疫情调查处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引。

一、疫情报告

    霍乱是我国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报告;同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登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http://218.247.198.113/http://202.106.123.35/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

二、调查处理

(一)工具准备

    个案调查表或一览表,工具书(如霍乱防治手册等),采样工具(拭子、吸管、试管、水样瓶、食品采样袋、油性笔等),采样登记表,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工作服、帽、隔离衣、口罩、乳胶手套、长筒橡胶鞋等),常用消毒剂(漂精片、碘伏等),常用预防治疗药物(氟哌酸、强力霉素等),开展工作用的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等)。

(二)病例的调查处理

1.个案调查。

      霍乱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详细收集病例的个案资料,主要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班级或宿舍、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病前5天食物史(附表1),可疑食物来源,加工处理和食用方法(附表2)。是否参加聚餐,聚餐地点和食物;病前5天外出史;吐泻的地点及处理方法,污染衣物等的丢弃地点;既往健康史、服药史(是否胃酸缺乏、服抗酸剂)等。

2.样品采集。

    (1)水样便采1-3ml,成形便采指甲大小。肛拭将拭子插入直肠内3-5cm处,旋转一周(必须看到有粪便粘附)。呕吐物:1-3ml

    (2)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常温送检。

3.病例处理。

    (1)隔离治疗。

病人和带菌者均需隔离治疗,原则上就地隔离治疗,确需转送的,必须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直至症状消失或停药后大便培养每天1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治疗。

    (2)消毒处理。

病房应有防蝇设施,配备洗手设施或消毒水和擦脚垫,有专用厕所或便器。做好个人防护。要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健康教育。

    对病人进行告知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三)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

1.调查登记。

    调查登记与病人发病前5天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密切接触的人(附表3)。

2.样品采集。

    采集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如家庭接触者)或可疑餐次(食物)共同进食者的粪便培养,第一次采便最好在服药前进行。

3.处理。

1)医学观察。

    跟踪密切接触者是否出现胃肠道症状,告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胃肠症状,立即通知卫生部门。对从事食物加工,药物依从性差或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密切接触者要加强跟踪。限制其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医学观察期:自最后接触之日(或末次共同饮食)起至少5天或粪检连续2次(每日一次)皆阴性。

如果密切接触者在监测期间出现胃肠症状,按疑似霍乱病人进行处理。

如密切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应暂离工作岗位直至连续2次粪检霍乱弧菌阴性。

2)健康教育。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告知和健康教育。

3)预防服药。

     对有感染高度可能性者可考虑预防服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成人可采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单剂量300mg;诺氟沙星(氟哌酸):400mg/次,每天3次,连服3天;呋喃唑酮(痢特灵):200mg/次,每天2次,连服3天。

(三)病家的调查处理      

1.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家及周边区域布局(建筑平面图),同吃住人数,饮水用水类型,是否脏乱,厕所卫生,污水排放及处理情况,厨房的大小及卫生状况,砧板、刀具、碗碟等是否生熟分开,餐厨具的清洁方法,食物储存方法及冰箱温度等。可疑食物的来源。

2.样品采集。

1)环境拭子。

    食物准备和储存区域(砧板、洗菜盆),排泄物弄脏区域(厕所边缘)。以灭菌拭子蘸碱性蛋白胨水涂抹可疑物体表面,置碱性蛋白胨水中,常温送检。

2)食物样品。

    注意采取易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高危食物,如海水产品,尤其是生的或未煮熟的海水产品;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剩余食物;贮存在同一冰箱里可疑食物(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可能交叉污染)。以无菌操作采集食品5  -10    ,如是海水产品,可采集整只海水产品或合适的部位如鳃部和/或肠内容物等,置采样瓶(管)或食品采样袋中(注意保湿);或以无菌棉签涂抹5只(条)以上的某类水生动物体表、肛门、鳃,置碱性蛋白胨水中,常温送检。

3)水样。

    贮存在水容器里的饮用水;病家生活接触和污水排放的河流、池塘、水井。用灭菌的500ml玻璃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深度30cm 以内)500ml,常温送检。

第一次采样最好在消毒前进行。

3.病家处理。

1)消毒。

    对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及被吐泄物污染的厕所、洗手盆、地面、墙壁、拖把等,病人使用过的床上用品和其它物品,厨房、餐厨具、冰箱进行消毒。取样后对所有可疑的剩余食物和贮存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灭蝇防蝇。

    要求病家做好灭蝇防蝇。

3)健康教育。

     为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教育,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清洁排泄物时应带手套,清洁后必须洗手。

(四)对餐饮业的调查处理

1.调查。

1)调查与病人发病可能有关的餐饮业。

    调查餐饮业的饮用水情况(注意清洗食物的水),食品和环境卫生等情况(如进餐区域有无老鼠、蟑螂和苍蝇等出没的痕迹,地板、餐台的清洁卫生情况,水龙头的配备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碗碟、砧板和刀具等餐厨具是否生熟分开,碗筷或碟的数量是否充足及清洗方法;冰箱的温度,存放食物是否生熟分开;冷吃、隔餐食物的存贮、加工处理方法;厕所的卫生条件如何、有无洗手液或肥皂和干手机等;鱼缸的饲养水来源,是否经常清洗及清洗方法),最近停电/停水情况等,寻找可能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2)访问食品加工人员。

    了解食品加工人员数、新招员工数。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体检情况,最近一周胃肠症状和外出史。

    记录最近5天的食谱。询问最近食物处理与往常的不同之处。了解食品加工过程、方法,特别注意高危食物(见附表2)。采集食品加工人员粪便或肛拭子培养(第一次采样最好在预防服药前进行)。

2.样品采集。

1)环境拭子。

    食物准备和贮存区域(砧板、洗菜盆、加工食物桌、餐桌、冰箱把手等),厕所。

2)可疑剩余食物。

    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剩余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冷菜等高危食物,贮存在同一冰箱里可疑食物。

3)水样。

    贮存在水容器里的饮用水、生活用水,鱼缸里的水,尤其是靠近厨房或加工食物桌的鱼缸里的水,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海产品的鱼缸里的水,污水及污水排放的河流、池塘水等。

第一次采样最好在消毒前进行。取样后对所有可疑的剩余食物和贮存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3.处理。

1)消毒灭蝇。

     彻底清洁消毒厨房、餐厨具,做好灭蝇防蝇。

2)健康教育。

    对食品加工厂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五)专项调查

    为明确危险因素、传播方式,可开展专项调查,如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追查可疑食物(食品及水)的来源及销售去向。对可疑食物的各个环节(如养殖场、市场、餐厅等)进行跟踪调查(采样检测、消毒、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等)。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鉴定,以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