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0.1mL,接种于山梨醇发酵管(pH8.0),
C4.2.5溶血试验:同C3.2e。
C4.3噬菌体生物分型区分两类菌株标准
将噬菌体分型与生物分型结合起来,即噬菌体-生物分型,可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区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两类菌株。噬菌体1~5型-生物型a~f为流行株,其中噬菌体1~3型-生物型a~d为常见的流行株,如
在埃尔托霍乱疫情处理时按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区别对待,对流行株所致霍乱要加强监测和控制,对非流行株所引起的腹泻病例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附录D
补液疗法
(参考件)
D1口服补液治疗
D1.1口服补液盐处方:推荐使用下列口服补液盐(ORS)配方。
葡萄糖
D1.2口服补液原则
轻型患者,最初4h依据体重或年龄,按表D1用量给予ORS液。以后一般排出1份大便可给1.5份口服液体。如无条件测大便量,可根据病人能喝多少,就给服多少。中、重型患者经静脉快速输液,使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即可口服补液治疗。
表D1 最初4hORS液用量
D2 输液治疗
D2.1 成人补液方法
D2.1.1 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541溶液,或生理盐水。541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配制。
D2.1.2补液法
a.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541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2~
b.中型:24h需输入4000~8000mL。最初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541溶液或2:1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份加1.4%碳酸氢钠1份或166.7mmol乳酸钠1份,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并继续用541溶液。原则上应于入院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重型:24h输液总量约8000~12000mL或更多。先由静脉推注含糖541溶液1000~2000mL,按每分钟40~80mL甚至100mL速度进行,约需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以后相应减慢速度,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541溶液。快速补液时如每小时超过2000mL则应密切注意心脏变化。如酸中毒严重则应酌情另加碳酸氢钠纠正。
e.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仅用于中毒性休克患者,或重型患者经输液疗法,估计液体已补足,但血压仍低或测不出者。可以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加入输液瓶内滴入,并在另一输液瓶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或多巴胺20mg,或阿拉明20mg加入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滴注,密切观察,随时调速。如液量不足,可重复如上配制,直至使血压维持在休克水平以上。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时应注意,如心率在130次/min以上或心率紊乱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时停用。
D2.2儿童补液方法
D2.2.1静脉输液用液体配方:
等张液:
a.2∶1液=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0.9%氯化钠液。
2/3张液:
a.4∶3∶2=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1∶1加碱液=0.9%氯化钠液250mL+10%葡萄糖250mL+5%碳酸氢钠25mL。
1/2张液:
3∶2∶1液=10%葡萄糖∶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D2.2.2 补液法
a.轻型:通常用口服补液疗法。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输液,入院后24h输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150mL计算,以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2∶1比例给予,每分钟1~2mL速度,并应注意补钾。
b.中、重型:患儿重度脱水,需立即静脉补液,输液量在6~7h内按每公斤体重100mL计算,其间分两阶段进行。两阶段输液完成后,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继续补液方案。如呕吐停止可改用口服补液。
c.第一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20mL等张液计算,于1h内输入。
d.第二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80mL2/3张液或1/2张液计算。1岁以内患儿于6h内输入,1岁以上患儿于5h内输入。
e.补钾:低钾患儿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0~300mg氯化钾计算,分3~4次口服;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者,配成0.15~0.3%(以0.15%为宜)浓度的液体由静脉均匀输入,静脉给钾必须在有尿后才能施行。
f.输液速度:四岁以上儿童最初15min内每分钟20~30mL,婴儿以每分钟10mL输入,以后按脱水及脉搏情况调整速度。待脱水、酸中毒纠正后,逐渐减慢至每分钟1~2mL(20~30滴)维持之。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
附录E
抗菌治疗
(参考件)
霍乱病人在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常用抗菌药物如下,可根据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品来源选用其中之一。
E1 四环素:成人每日4次,每次
E2 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日两次,每次
E3 呋喃唑酮(痢特灵):成人每日4次,每次1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计算,分2次服。
E4 强力霉素:成人每日2次,每次200mg,或服300mg,单剂。本药宜饭后口服。
E5 氯霉素:成人每日4次,每次25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4次服。
E6 黄连素:成人每日3次,每次3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3次服。
E7 喹诺酮类抗菌药:氟哌酸,成人每日3次,每次4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20mg计算,分2次口服。吡哌酸,成人每日3次,每次5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50mg计算,分2次服。用药期间注意尿的改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张迈仑、于长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