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有一位备受尊敬的正高级手足关节外科专家——陈科明。他的从医之路,始于家族传承,成于不懈坚持,最终在守护患者健康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医路初心:从家族嘱托到生命重托
陈科明的医学之路源于医疗世家的熏陶。家中多位父辈都是医疗系统一员,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就这样,高中毕业填报志愿之际,陈科明坚定选择了医学。
2000年,大学毕业的陈科明背上行囊,来到了深圳的基层医院—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彼时的医院,在他眼中就像一个小小的卫生院,只有一栋像样的大楼,条件也很简陋。然而,既来之则安之,陈科明迅速调整心态,暗下决心:“不管在哪里,只要自己努力,都能干出成绩!”
淬炼之路:坎贝尔书页间的青春印记
在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陈科明从一名普通医生起步,开启了漫长的技术提升之路。刚毕业那几年信息尚不发达,书本成了他最好的老师。骨科经典著作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实用骨科学等外科专著,他反复通读了好几遍,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同时,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利用休息时间奔赴深圳市内的各类学术会议。那些年,他常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听学术讲座,汲取前沿知识。
不仅如此,为了拓宽视野、精进医术,陈科明还前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大城市的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广州中山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都留下了他勤奋求学的身影。
冯华教授是中国著名运动医学专家,提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系统化治疗,运用"矫正力线优于软组织重建"的理念,治疗了全国众多复杂膝关节损伤的患者。陈科明师从冯华教授,学习了多种先进的理念治疗各种运动损伤,这为他在临床上治疗各种复杂的运动损伤疾病,开展新技术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陈科明还先后师从陆伟教授和李卫平教授系统学习关节镜技术及关节组织重建技术。在两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全面掌握了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下组织修复等核心技术。学成归来后,陈科明将先进的关节外科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更为福永及周边地区的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显著提升了当地关节疾病的治疗水平。
2019年,对于陈科明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一年,关节手足外科刚刚成立,科室里仅有3名医生和5名护士。面对如此艰难的开局,陈科明没有退缩。他带着团队从最基础的病例做起,每一台手术都精益求精,每一个患者都悉心照料。渐渐地,"福永人民医院看关节病有个陈医生技术很好"的口碑在周边社区传开。
雪域召唤:当深圳医生遇见高原病痛
2023年8月,陈科明迎来了人生中一段特殊的旅程—第一次踏上西藏察隅的土地。兴奋与忐忑交织在他心中,兴奋的是即将开启一段未知而充满意义的征程,忐忑的是担心自己能否适应高原反应。他抵达西藏察隅后,到了古玉乡、古拉乡、下察隅镇等多个乡镇进行义诊。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劳作方式,骨关节疾病发病率极高。每次义诊,陈科明都要面对大量骨关节病患者,最多的一天看诊100多人。
在察隅县古拉乡,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患者深深触动了陈科明。这位40多岁的患者因受伤导致髋关节脱位,由于种种原因,8年来一直未能复位。长期的病痛折磨,让他看起来如同70多岁的老人,走路时一瘸一拐,弯腰斜身,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这一幕,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陈科明的心。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会,为西藏同胞做点实事。
2023年,福永人民医院开通了“西藏察隅患者直通车”项目。陈科明所在的关节手足外科收治了50多位西藏骨关节疾病患者。为了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陈科明精心协调每一个环节,并且成立专班负责西藏察隅患者的各项事宜。在患者康复后,专班还组织他们去深圳的海边、景点打卡,品尝深圳特色美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深圳的温暖与关爱。
众多西藏患者中,达赤列让陈科明印象深刻。达赤列饱受关节问题困扰,此前曾前往拉萨、成都等地看病均未治愈。来深圳之前,他告诉陈科明,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西藏,如果手术再失败,他便不再寻求治疗,言语中满是疲惫与无奈。陈科明深感责任重大,回到深圳后,一方面为达赤列完善各项检查,另一方面联系北大深圳医院骨科专家,共同为他实施手术。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达赤列恢复得很好,能正常走路、生活,陈科明心中满是欣慰。
医者仁心:技术创新只为守护群众健康
陈科明始终秉持着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新技术。近年来,科室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展了髋膝关节置换、单髁关节置换(保膝技术)以及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等。这些新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春节前夕,一位老太太股骨颈骨折,陈科明团队急诊为她实施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五天,老太太便出院回家过年,手术效果极佳。陈科明告诉记者,若没有开展这项新技术,患者早期活动很可能面临关节脱位等风险,最少需要康复半个月以上。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这一棘手问题,陈科明组织牵头创建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由骨科、普通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康复科、营养科、药剂科等多学科组成团队。患者入院后,迅速启动MDT模式,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争取在48小时内完成手术。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展望未来:团队建设,凝聚力量
陈科明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作为骨科医生,复杂的手术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以关节置换手术为例,通常需要3 - 4人密切配合,护理工作同样离不开团队协作。自科室成立以来,他在团队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心血。每年,科室都会举行1 - 2次团建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他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我们每个同事之间相处的时间,比跟自己家人相处的时间都要长,一定要有和谐的团队精神。”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团队氛围融洽,大家齐心协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谈及未来规划,陈科明目光坚定。目前,周边老百姓的关节疾病在福永人民医院已能得到有效治疗。接下来,他计划与北大深圳医院骨关节科开展学科共建,同时借助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医院的平台开展科研。将科室打造成为宝安区重点学科,并最终发展成为深圳市重点学科,为周边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资源。
陈科明,这位在医路上坚定前行的医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他从基层起步,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患者上全心全意,在公益事业上无私奉献。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骨科患者的康复之路,也为医疗工作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