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二十九,本应是准备迎接普天同庆的春节,突然收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广东省宣布进入一级防控,我们医院也成立了防控疫情八个专项工作小组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个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实施封城,明显感觉到黑云压城,风声鹤唳的紧张氛围,一场防疫大战迫近眼前。我与妻子姜翠菊都是临床一线医生,也都兼任着科室的感控员。我知道防控形势严峻,作为一名医生及医院感控员,我已手握钢枪子弹上膛随时准备奔赴一线。同时身为一名党员的我,此时就更应该逆流而上了!
回到老家的我们在各大媒体、网站及深圳市感控群收集防疫资料,转发到朋友圈,并以一位感控医生的专业角度向亲友们科普相关知识,安抚情绪,动员大家取消集会聚餐和出行计划。同时打包收拾行李,随时待命回到岗位。
母亲患有严重的肩袖撕裂,原本打算借这次回家探亲之机,接她到深圳手术治疗,好方便照看。但考虑到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夫妻随时都会上防疫前线。权衡再三,决定将老人和孩子留在湛江老家。
大年初三
趁两个小孩还在睡梦中,再三向父母嘱咐疫情期间防控的注意事项后,凌晨便和妻子开车踏上返回深圳的路程,出发后不久听母亲说两个孩子醒来后一直哭闹,3岁小女儿看不见父母把水杯摔在了地上,妻子眼里噙满泪水,心里充满着对老人和孩子的歉疚一路沉默着回到深圳。
大年初四
鼻塞咽痛,在这特殊时期科主任劝我在家休息暂时不要上班,千里奔袭赴战场,临到前线候一旁,心里甚是煎熬。随着疫情进展,防控措施升级,防控物资紧缺,医院也向社会发出捐赠公告。我们也把医院物资紧缺的公告图片发出去,通过朋友、同学等各种途径联系募集防护物资,经联系一位澳洲友人CARO承诺向我院捐赠1000个KN95口罩;我们通过校友的医疗厂家购买210个精品面罩、500个外科口罩捐赠给我们的医院。
大年初七
医院向全体医护人员发出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采样等一线岗位倡议书,报名岗位瞬间满员,我与妻子作为培训导师对一线人员志愿者进行感控技能操作培训。大家的战斗意志令人振奋和感动。
正月十五
今天是元宵节,接到感控科范主任电话,儿科借调到感控科的黄喜华同志连续作战累倒了,急需补充空缺岗位,问我愿不愿意到感控科一线工作;我大喜过望立即同意,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妻子提高餐标照顾饮食默默支持,科室主任也大力支持我借调工作,感控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任务繁重,关键时刻战斗在关键岗位,这是对我是信任也是考验。早上8点来到感控科报到,范主任略显疲惫,但她还站起来用铿锵坚定的话语对我说:欢迎加入我们团队,我们的目标是“救治患者、控制疫情、员工零感染!”随后召开全院感控员视频会议,我和蒋素英同志负责隔离区、发热门诊相关工作。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更新升级,我们也不断的修订相应诊疗流程,调整路线和相关指引,最新的流程方案代表着新的培训及督导改进,晚上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工作到凌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感控科下班后最晚离开的总有范主任的身影,我们戏称她“超晚有范”,她常说保护医务工作者不被感染、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是感控工作的首要任务,这让我们时刻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正月二十一
与妻子姜医生开着车,载着210个精品面罩,180个捐给培养我们的医院,30个定向捐给科室,同时,想着之前联系的澳洲友人CARO承诺捐赠的1000个KN95口罩前几天也到医院了,能为大家安全出一份力,心情非常愉悦。
正月二十二
妻子突然说要报名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采集突击队,也许是大男人主义作怪,我便回了一句:“我在一线,你也去一线,如果都感染了,父母孩子怎么办?”她说:“现在医院一线人员都比较疲惫,需要轮换,我的闺蜜王婷都已加入隔离病房护理,我们科主任蔡永明也报名了,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名感控员,又有专科专长,做好防护,没问题的,大家一起努力,等战疫胜利,父母和孩子才能回来!”就这样,她加入了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采集突击队,全副武装下社区,背设备、爬楼梯、上门服务,5天时间他(她)们就超额完成了2000多例的标本采集任务。
正月二十八
下午3点,正在对即将走向一线的志愿者进行院感技能操作培训,突然接到老家二嫂的电话,说6岁的儿子撞破头,视频让我看看是否需要缝针,儿子头上的伤口较长较深,哭着要妈妈,不愿清创缝合,简单劝说几句后强行关了视频继续培训工作,培训完之后才告诉妻子,她看着儿子伤口的照片泪流满面。工作到晚上8点,接到母亲打来电话,她满怀愧疚地说没照顾好孙子,想着她严重肩袖损伤的肩膀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我自责不孝。没过一会儿子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说网上课程已开始几天了,可我儿子还没上线学习,百般愧疚,心情平静后,深感忠孝难两全。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唯愿与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期待春暖花开尽早接亲人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