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国家卫健委2018年公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达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女性更是达到51.6%。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的社会医疗热点和难点,关乎着我国亿万百姓的健康福祉。
现阶段我国民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不足,并缺乏正规治疗;一旦发生骨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在2020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质疏松科积极开展以“强健骨骼,远离骨折”为主题的骨质疏松骨折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呼吁大家关注骨质疏松骨折,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共同守护全民骨骼大健康。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您知道吗
①不可控因素:遗传、种族、老龄化、女性绝经、家族史等;
②可控因素:体力活动减少、吸烟、过量饮酒、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
骨质疏松这些症状要警惕
①腰背疼痛:患者常有腰背痛或全身骨骼疼痛,负重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疼痛加重及行走困难。
②身高降低:骨质疏松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身高降低和驼背,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③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一般是指从站立高度或低于此高度跌倒或其他日常活动时发生骨折,常见类型有桡骨远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等。
老年人日常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①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天,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等量奶制品。
②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③规律运动: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推荐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④其他: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中医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大有用处
我院骨质疏松科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包括: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创制‘天癸散’敷脐疗法,发挥药物和穴位刺激双重作用;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指导,根据名医临症多年经验,总结出具有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功效的‘健骨一方’等。此外,科室的扶元乳膏穴位贴敷、活血通络凝胶外涂、中药封包治疗、红外线理疗、骨质疏松治疗仪等中医特色疗法均可达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得到了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专科团队自2006年起开始从事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思想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痹病)、骨矿盐疾病、各类痛症、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等,在骨质疏松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掌握了若干国内空白创新技术,在用药简便、绿色、安全性好、副作用少以及患者依从性好等方面有良好突破。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质疏松科简介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质疏松科是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和宝安区医学重点学科。科室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和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牵头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症专业委员会获评“优秀专业委员会”。专科团队先后荣获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授予的“全国骨质疏松防治先进集体”、院内授予的“2019年度院长质量奖(提名奖)”等若干奖项;学科带头人林晓生教授多次被授予“全国骨质疏松防治先进个人”。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8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省级名中医1名;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博士3人、硕士4人。为实现建设“诊疗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优、国内知名、深圳领先、具有鲜明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的省市级特色临床重点专科”的发展目标,科室还特聘我国骨质疏松学领域开创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创建人以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创办人刘忠厚教授为学术顾问,为专科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与支持。
科室设有床位45张,并与相关专业紧密合作,形成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住院病房+下属38间社康中心的临床诊疗全流程闭环模式。专科团队在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掌握若干国内空白技术。诊疗范围主要包括。
①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佝偻病、畸形性骨炎等。
②各类痛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颈肩腰背部及全身各关节痛等。
③骨质疏松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等。
④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如老年性髋、膝关节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等。
除临床业务之外,近年来科室参与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研究项目1项,承担/完成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近10项,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老年学会课题研究创新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市区政府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论著8部,申报发明专利2项。学科带头人林晓生教授先后参与全国《骨质疏松名词》、《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和《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