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经常饱受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久治不愈,反复无常,倍受折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提高社区中老年居民关注膝关节健康,树立“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致残”健康理念,10月16日上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埔社康中心在黄埔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膝关节炎防护与家庭康复指导”健康科普活动,受到30多位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先由麦林贺全科医生讲授“膝关节炎的防护与家庭康复指导”健康知识,提升中老年人对膝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意识能力;后由叶医生带领数十位中老年人现场习练八段锦,将贴心、暖心的健康保健服务送到家门口。通过活动,不仅可以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指导,消除部分居民对某些专科疾病的担忧,还可以强化人人作为自身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升居民对膝关节的健康防护知识水平。
参与习练的李爷爷说:“平时我就有打八段锦的习惯,对健康确有好处,但不知是否打得对,如今有医生指导,相信今后会打得更好。”
最后,社康公卫医生团队还与中老年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答疑互动,宣讲推崇健康生活方式,激发大家参与热情,并对答对者赠予健康小礼包。
据悉,该社康中心每月都有走进社区开展百姓健康服务活动安排。每次活动后,医护人员的真诚细致服务,都让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们真切体验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膝关节骨性炎健康防护知识
一、预防
1.尽量避免肥胖,防止加重膝关节负担,一旦身体超重,则要积极减肥,控制体重。
2.注意走路和劳作姿势,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避免长时间下蹲,下蹲时膝关节所承受的重量是自身体重的3~6倍。必须保持下蹲的工作(如汽车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为低坐位(坐小板凳);长时间坐和站,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由于固定一种姿势而承受过大压力。
3.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
4.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后再做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练八段锦或太极时,下蹲位置不宜过低,也不要连续打好几套,以防膝关节负荷过重易发生损伤。
5.骑自行车时,要调好车座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骑车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影响。
6.寒冷季节或空调注意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必要时戴上护膝。因为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差,会加重疼痛。
7.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尽量少上下楼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需要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腿部肌肉萎缩,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如游泳和散步,既不增加膝关节负重能力,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又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桥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两腿抬起放下的反复练习、模仿蹬自行车,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8.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滋生软骨及关节的润滑液,减轻关节炎症状。
二、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日常多晒太阳,保暖防寒湿,使膝关节得到休养。疼痛缓解后,每日平地慢走一两次,每次20~30分钟。尽量减少上下台阶、跑步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不得已上下台阶时最好扶楼梯或手杖。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锻炼大腿肌肉功能,让股四头肌强壮有力,可减轻膝关节疼痛。适合中老年人的具体锻炼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4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4分钟。每天可做4遍。
2.手术治疗
(1)膝关节镜手术:是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且较安全实用的微创技术。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但一些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关节镜的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手术将病损的膝关节部分或全部由人工制造的关节部件所代替,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关节置换手术对于大多数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关节置换手术存在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如部件松动和磨损、骨溶解。因此,严格手术指征十分重要。当然,人工关节置换效果与手术时间长短、医师经验、病人术前身体条件、围手术期处理和康复训练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