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就医指南 > 住院须知

预约挂号

门诊须知

急诊须知

住院须知

体检须知

医保政策

物价收费

查报告单

科室分布

交通指引

麻醉知识科普

日期:2018-10-15 信息来源:

  麻醉技术已经是生命和健康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发明麻醉之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外科手术技术了,只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将病人捆绑在手术台上,或是将患者用酒灌醉,或将其击晕,甚至放血到休克后再进行手术,非常残酷危险。麻醉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

  麻醉医生除了在手术室里负责把病人麻醉之外,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照顾复苏病房或ICU的病人。因为手术医生手术中只管手术部分,只有麻醉医生才能够全面了解病人的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以及掌控麻醉深度、用药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工作没有人比麻醉医生做得更好。

  人们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后的疼痛已不再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障碍。各种新的止痛药物和镇痛技术的层出不穷,手术后镇痛技术的普及,使得手术后镇痛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

  为此,我们收集了一些资料,向医务人员和民众介绍麻醉常识,希望能够解答您对手术麻醉的一些困惑。本资料内容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具有科学性但不具备权威性,实际的临床工作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差异,仅作为麻醉常识让读者了解,读者切不可以点概全:

  1、麻醉与手术的关系如何?

  有效且成功的手术,无论术前、术中或术后,都需要专业的麻醉人员协力合作来完成。麻醉能提供一段完善、舒适的止痛过程,在镇静、镇痛及肌肉松弛条件下,使手术顺利、安全,达到治疗之目的。作为麻醉医生,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给病人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安全、舒适、没有痛苦。当麻醉医生和病人进行交谈时,对病人提出任何所关心的问题,如麻醉的选择、术后如何解除疼痛。麻醉医生都应从病人的情况、手术与麻醉方面给出合理的解答。

  麻醉主要分为局麻、区域阻滞、全麻,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想象神经系统是一个电话系统,大脑是总机、神经是电话线、身体的疼痛部位是电话机,全麻主要作用于大脑,区域阻滞作用于电话线,局麻作用于电话机。局部麻醉,只是使手术部位的神经阻断,不能传达到神经系统,通常适用于很小的体表手术。如果病人需要进行大的手术如大腿骨折,就需要区域神经阻滞,常用的有椎管内麻醉,它是通过临时性阻断大量的神经丛使痛觉信号不能上传到脊髓、大脑以达到大范围的消除疼痛的目的。如果病人需要特殊的手术如心脏手术,麻醉医生会选择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会暂时使你的意识丧失,察觉不到由神经系统传递来的疼痛信号,不能形成意识、痛觉、情绪。复杂手术进行全身麻醉时,麻醉医生将选择多种药物以便达到不同的目的。他们使用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使丧失意识;肌松药使肌肉松弛;镇痛药消除疼痛;其他药物(非麻醉性药物)维持基础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应多种药物协调应用,按个体差异合理用药。

  2、全身麻醉会对智力有影响吗?

  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已经越来越安全、对人体影响也越来越小、可控性越来越好的可逆性药物,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麻醉药不会对智力有任何的影响。

  3、全身麻醉—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麻由三个过程,分诱导、维持、恢复阶段。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路,相应监测仪的连接。作出麻醉前生命体征的评价。

  (1)诱导期

  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使病人从清醒的状态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通常使用静脉全麻药,镇痛药、肌松药等,病人在几分钟之内发生如下变化:由意识清醒状态到意识消失;呼吸16-20次/分到呼吸停止,此过程需要气管插管(使用一种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用呼吸机代替病人的呼吸);痛觉存在到消失等。这期间病人生命功能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

  (2)维持期

  诱导期过后,外科医生准备手术,诱导期麻醉药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在手术中要不断应用麻醉药物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通常有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等,并根据麻醉深度和药物对病人的影响调整用药。在维持期进行监测,随时观察手术操作对病人生命的影响,必要时进行治疗,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3)恢复期

  当手术结束后,病人进入恢复期。麻醉药物将被停止使用,一些药物将被用来逆转麻醉药物的作用。在麻醉恢复室你的意识将逐渐恢复,病人的生命症状仍被持续监护,一些药物用来减少你的不适,当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复较好时拔除气管导管。病人感受到疼痛时,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整个过程由麻醉科医生、护士来管理,病人意识恢复后,对手术过程并不知晓。

  4、术前有什么注意事项 ?

  手术前的病人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可以向您的医生咨询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各种风险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尽量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作好术前准备,戒烟戒酒,早晚刷牙,有口腔疾患的要及早诊治,进行术后需要的各种训练等。术前因其它疾病服食药物的必须向医生说明,以明确是否需要停药。入手术室前,禁饮禁食 10小时(小儿4-8小时),未插尿管的病人要排空尿液 。另外,由于麻醉科医生需进行术前访视,患者术前一天最好留在病房不要外出,交流有困难者须有熟悉病情的家人陪同。

  5、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作哪些准备?

  (1)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因为有些手术后是需要在床上解决大小便之问题,而有效之深呼吸及适当之咳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先作预防练习。

  (2)手术前8—12小时内禁食禁水,目的是为了防止在麻醉胃内食物返流出来,吸入肺后引起肺炎。但必要的药物可用小口水服下

  (3)手术前一天晚上应保证睡眠,如果无法安睡,可以在医生的同意下服用安定类药物帮助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对手术的耐受。

  (4)胃肠道手术等还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肠道。

  (5)进手术室前,必先去掉“身外之物”,戴有活动假牙、齿托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如:眼镜、耳环、戒子、手表、手镯、发夹、项链等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6)请勿化妆,以免影响正常肤色之观察。

  6、手术前为什么不能吃饭、喝水?

  很多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不明白,部分病人和家长生怕委屈了自己和孩子,甚至有的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饿着肚子手术是会受不了”。因此,有时由于病人或家属不听医师的劝告或忘记了护士的嘱咐而在手术前吃东西,而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另做。

  胃肠道的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这种呕吐反应在麻醉过程中,特别在气管插管、吸痰管吸痰及拔出导管时可能随时发生,因为一些麻醉药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例如,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肺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威胁生命安全。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进行麻醉手术,则胃内容还没有消化进入肠道即可反呕出来,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生命安全。

  那么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等,一般的外科手术术前12小时都应禁止饮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在我院,对于普通的外科手术,常规要求成人在术前一日晚上十时后开始禁食,清洁灌肠后,可于睡前饮250—500ml白开水或糖水,但千万不可再食用其他任何高营养饮料或固体食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奶类食物不属于饮料,而属于固体食物,因为其在胃内需较长时间才能被消化。手术当日若为第一台手术,早晨起床后不要喝水或吃任何食物;若为接台手术,可于术前4小时以前饮少量白开水或糖水。对于小儿患者常规术前6小时禁止饮食(包括奶类食物),2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至于具体的禁食注意事项还应严格遵照医嘱。

  7、术前为什么要签麻醉同意书?

  由于个体差异及合并疾病的不同,每个人对麻醉的耐受和反应都不一样,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任何麻醉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作为患者及家人,有必要也有权利充分了解麻醉存在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手术患者都要进行麻醉前谈话并签字的原因。

  8、为什么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要访视病人?

  为减少麻醉手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麻醉科医师需要在手术麻醉前对患者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充分的评估,评定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及方法,而以上这些都依赖于术前访视。因此有效的术前访视是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科医生手术前需要了解的情况,包括:①病史:您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青光眼等疾病?②过敏史:您是否对药物(尤其是麻醉药)和食物过敏?过敏反应是否很严重?③手术及麻醉史:您是否接受过手术和麻醉,有无不良反应等等。麻醉科医师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的麻醉注意事项,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另外,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及决定术后镇痛方式,也于访视时完成。

  9、为什么麻醉科医生要问许多问题?

  因为手术和麻醉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所以麻醉科医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病人。麻醉科医生除在手术中使你解除疼痛、舒适外,对重要生命功能的维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所以了解病人的医疗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以往疾病史、近期用药、过敏史、以往麻醉史等。麻醉科医生必须非常熟悉你的健康情况,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最好的麻醉治疗。对病案情的详尽了解将帮助医生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治疗。

  10、进入手术室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护士或医生会给您输液(即“打点滴”),输液针较粗,会稍有疼痛感。然后会给您贴上电极片,连接心电图监测。胳膊上会绑上血压计袖带,每5分钟左右会感觉有松紧变化,这是在自动量血压。一个指头上还会套上指套来测身体的氧气情况。如果进行的是椎管内麻醉(即病人说的“半麻”),会要求您侧卧并蜷曲身体,低头,腿部屈曲,两手抱住小腿,大腿尽量贴肚子。目的是将背部脊椎伸展开。医生会进行消毒、铺巾等过程,打局麻药和操作中会稍有胀痛感,并有推顶的感觉。整个过程中您一定不能随意活动,以免针尖误伤神经。如果有任何不适和要求均应提出,但切忌移动身体。

  11、怎样配合麻醉和手术?

  麻醉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除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外,病人配合也十分重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

  (1)要树立信心,相信医生,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过份紧张,睡眠不好,可使手术当天血压波动,进而影响手术进程。

  (2)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准备,对医生要讲老实话。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前,是否吃了东西,是否发热,女性是否月经来潮,都应先告诉医生,让医生考虑是否暂停手术,以免术后增加痛苦和风险。

  (3)进手术室前,要排空大小便,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有贵重物品,在进手术室前,交给病房护士长或亲属保管,不要带到手术室去;进入手术室时,要按规定更换鞋子,戴上手术帽。

  (4)不同的手术,不同的麻醉,所采取的体位不同。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操作的,手术时的体位应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方便手术者操作。当医生和护士为您摆好体位后,不能随意移动或改变,如有不适或疼痛,可告诉医生。乱动会影响手术操作。

  (5)有的手术要插导尿管或胃管,这些导管都会给您带来一些不适或痛苦,但要忍受,千万不能随意将导管拔出。

  (6)非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台上处于清醒状态,应安静闭目接受手术,不要随意和医护人员谈话,更不要胡乱猜疑医护人员的某些话,以免引起误会或思想负担。

  12、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术后,麻醉科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这些镇痛方法均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及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有效的镇痛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等,从而加快术后康复,有效减少了肺部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

  13、如何进行术后镇痛?

  手术后的疼痛刺激会使体内各系统均产生不良影响,延缓了身体的复原,而术后止痛能改善这类情况。目前较先进的是病人自控镇痛法,包括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法,是经由静脉给药,所有止痛药物给予都经由一程序设定的机器,在感觉疼痛时按钮,而机器收到命令后给药,使疼痛缓解,在医师的计算机设定下,机器可控制药物进入的总量及时间,并留下给药记录,绝不会有过量的问题。

  硬脊膜外腔自控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相似,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硬脊膜外腔中,装设一留置导管,术后由此给予吗啡类止痛剂或局麻药物,药物也是通过程序设定的机器给予,作用位置近中枢神经,其所需剂量甚小。

  儿童术后止痛多采尾椎神经阻滞术,小病人麻醉后,自尾椎骨的开口注入长效麻醉药至硬膜外腔,约15-30分后开始发挥作用,持续2-6小时,是很安全的止痛方式。

  14、术后镇痛应注意哪些问题?

  大部分病人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后疼痛,对部分病人不一定完全无痛;如有发现疼痛逐渐加重、肢体麻木或异常感觉时,请及时与护士或医生联系,也可以根据镇痛泵上记录的电话号码与医生联系。硬膜外镇痛病人平卧时要注意背部的导管脱落、折叠,影响药物输入;2-3天内有专人去解除镇痛泵,切记不要自行解除。

  15、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很多家长担心麻醉或麻醉药物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没有证据证明当前所用的麻醉药物及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智力有害。笨和聪明均与脑有关,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与糖原,如果有呼吸、循环障碍就会造成脑细胞缺氧,倘若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功能,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要回答麻醉会不会影响小儿智力,首先要分析麻醉后会不会有脑缺氧。人的脑细胞活动是和氧气紧密相关的,在麻醉或手术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导致窒息等都会突然发生脑缺氧。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不良后果。这些都是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误吸而发生呼吸道堵塞,引起脑缺氧。因此,患儿术前4-6小时应绝对停食禁水。当然,麻醉药作为一种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麻醉医生认真选择适应症,掌握好药物剂量,扬长避短,安全使用,但药物本身是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16、小儿麻醉比成人麻醉风险高吗?

  虽然孩子因为手术麻醉会变笨的说法是缺乏根据,但小儿麻醉确实比成人麻醉的风险性要高。因此,对年纪稍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术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当然还是尽量不麻醉的好,这样安全系数会相对提高。不使用麻醉的手术与需要麻醉的手术相比,签署的《手术同意书》是不一样的。一般如果采取全麻,病人、家属都需要另外签署一份“麻醉协议书”,书上一般会标明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有:麻醉意外、休克、重大脏器衰竭、昏迷等(虽然写得比较严重,但发生几率还是很低的)。但相对而言,孩子出现麻醉意外的可能性还是比成年人大,因为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发生麻醉意外。目前常用的麻醉药有四种:镇痛药、止痛药、肌松药、吸入麻醉药,而这四种一般混合着用。混合用的好处在于能叠加各种药的效果同时降低每种药的副作用,保证每种都使用相对较小量,剂量小副作用就小,但麻醉效果却是叠加的。每种药怎么配、配多少除了通过医生诊断孩子的状况得知,还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孩子健康情况。由于每种麻醉药都有相对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父母只有详细地向麻醉医生介绍清楚孩子过往病史、身体状况,才能保证麻醉医生配出效果最好、对孩子危害最小的麻醉药。 

  17、什么是麻醉的风险 ?

  所有的手术和麻醉都有一定的风险,由手术的方式、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危险的发生。手术前您可以向麻醉医生询问关于麻醉的相关危险,提供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的您的多方面信息,做好麻醉前评估。为保证麻醉医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麻醉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麻醉的质量和安全。包括麻醉前应做的检查、准备,基本的麻醉监测,麻醉恢复期的监测治疗。并不断制定新的标准进一步增加病人的安全性,这些新的行业标准以及今天复杂的监测仪和麻醉设备,与不断发展的医药技术一道使病人的生命更加安全(很多人对麻醉不了解或片面认识,认为麻醉对身体有影响)。麻醉医生在治疗疼痛方面受到专门的训练,在手术中、术后、分娩、癌症晚期等多种急慢性疼痛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麻醉潜在风险由很多因素组成,如:病人本身手术前存在的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服用的药物等;有些手术操作构成的威胁、手术时间的允长、手术中使用的药品、物品等;有些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设备都可能产生风险和意外。一旦出现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麻醉医生会采取各种抢救、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期、麻醉期绝大部分要依靠麻醉医生的工作。业界有一说法:“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大夫保命”。正是由于麻醉医生在解除病人疼痛后,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生命功能的稳定,才使病人安全、舒适地康复,当然这其间必须有各科室的通力合作。麻醉对疼痛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病人生命功能的保证作用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麻醉本身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没有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对病人的生命功能进行维持,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由于麻醉学在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上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相关手术学科得以更好的发展。

  当医学对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探索,对麻醉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相关手术学科将对威胁生命的疾病进行治疗,得以共同发展。由于多学科的协作,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现代医学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