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认为:大自然和人是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观,我国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养生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特点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按时养生,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们来看看十二时辰养生法——卯时
时辰:卯时。又名日出、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告诉我们:
卯时--大肠经充电时间
卯时:早晨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
中医养生理念:卯时,大肠排毒好时机;
大肠的两大功能——主传化糟粕和主津。主传化糟粕功能是指——大肠上接小肠,接受小肠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大肠主津,指的是大肠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作用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将其中部分水液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即常说的燥化作用。“津”是大肠很重要的功能,津就是通过向外渗透的力量。便秘和拉稀都涉及到一个“主津所生病”的问题。津的力量不强时,就会出现拉稀。津的力量的强与弱,和其他的脏器也密切相关,如脾阳的运化能力和肾火的能力等。所以,中医治疗便秘和拉稀都是从“津”的功能着手的,卯时是一天里最好的时间,健康养生一定要从大肠着手,拥有一个好的开端。
到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开始新的一天。卯时中的6点到7点为最佳的起床时间。起床、梳洗,还有排便,是卯时最重要的“课题”,
俗话说“晨起一杯温热水,健健康康活到老。”为什么早晨起来喝一杯温热水,会有这么大的养生效果呢?刚刚说到:排便是卯时最重要的“课题”。排便也就是排毒。5到7点是大肠精气开始旺盛的时候,大肠一鼓动,再加上早上一杯水的帮助,大便会相对容易下来,所以,根据十二时称养生法在卯时应该慢慢养成排便的习惯。
那么调节大肠功能的药膳又有哪些呢?
1.二豆羹
材料:白扁豆100克,新鲜豌豆250克;
做法:先将新鲜豌豆剥出,淘洗干净,备用。再将白扁豆淘净后放入砂锅,加足量水,浸泡片刻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待白扁豆熟烂如酥,倒入豌豆,继续用小火煨煮30分钟,用湿淀粉勾兑成羹,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或当点心,分数次调食,服食时可视需要酌加红糖拌和;
功效:健脾益气,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主治脾胃虚弱型大肠癌等癌症患者术后身体虚弱、大便偏溏、维生素B缺乏等症。
2.杜仲黄豆煲猪尾
材料:猪尾600克,黄豆75克,杜仲15克,姜片3片,葱段15克,精盐、胡椒粉适量,料酒2匙,植物油1匙;
做法:将猪尾斩去尾根尖部,用小镊子除去残余的猪毛,再把猪皮按尾节切开,用清水漂洗干净。净锅置于火上烧热,下入少许姜片、葱段和猪尾块,加入料酒及适量的清水烧沸,续煮5分钟,捞出猪尾块,用冷水冲去猪尾块上面的血渍,沥净水分。 将黄豆洗干净,放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捞出;杜仲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汤锅静置于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6成熟,下入姜片炝锅,下入猪尾块翻炒一下,在烹入料酒以去除腥味,倒入适量水煮沸。放入黄豆、杜仲袋、盖上汤锅盖,改用小火煲约2小时,加入精盐、胡椒粉调好口味,就可以出锅了;
功效:具有健脾宽中,润燥行水,通便排毒的作用,其中杜仲能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特别适宜腹胀嬴瘦,疳积泻痢、胃中积热、水胀肿痛、小便不利者食用;黄豆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的功效。
3.苁蓉羊肉粥
材料:肉苁蓉20克,精羊肉、大米各60克;
做法:取肉苁蓉20克水煎取汁,加精羊肉、大米各60克煮为稀粥,调味服食;
功效:可益肝肾,补精血,润肠通便,适用于因虚致便秘者。
4.首乌粥
材料:制首乌30克,大米60克;
做法:首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早晚服食;
功效:可滋补肝肾,补血润肠。适用于血虚便秘。
(文章内容由治未病科尹培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