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健康教育

医院概况

党建动态

医院新闻

通知公告

就医指南

专科专家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辅助栏目

十二时辰养生法--子时养生

日期:2021-06-23 信息来源: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认为:大自然和人是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观,我国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养生与时辰的密切关系。即每个时辰对应人体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特点来保养其所对应的脏腑,按时养生,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们把睡眠比喻成给十二经络充电的时间,很多人说夜晚不睡,白天补觉,其实补虽说在时间长度上补了回来,但其实是错过了人的身体的“脏腑充电时间”,五脏六腑不得养,疾病自然把身缠。

  那么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告诉我们:

  

  子时:夜间11-凌晨1 足少阳胆经正当值。

  ——胆经充电时间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养肝阴最佳时间。

  此时不入睡,女性易有月经不调,面色晦暗,早衰,易怒,焦虑,内心难归平静。

  夜间11-凌晨1 此时胆经当值,属阴中之阴,是一天之中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初生的时段,胆气在此时开始升发。

  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候,阴极生阳,此时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言: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胆气若能顺利升发,人体各个脏腑就会正常运行,人的身体状态就会很好。子时是气血随经脉运行到胆经的时间。如果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于是这个时间段未入睡的人就会容易出现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健康问题。 

  大家回忆一下,吃过晚饭八九点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很多人就会发现,八九点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话,就会昏昏欲睡,但是,一到11 点就会清醒了。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习惯在11点以后工作。有的人称自己“过点(夜间11点)难眠”。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子时阳气生发的写照。但是,因为是刚刚开始生发阳气,还很微弱,所以,我们就需要对阳气进行保护。怎么保护呢?睡个子午觉。这里所说的子午,就是十二时辰里所说的子时和午时。《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子时阳气最弱,宜大睡,而午时阴气衰弱,最宜小憩。 

  子时和午时是两个极端。子时是阳气最弱的初生之时,子后则阳气升,午后则阳气降,故为了护卫子时的微弱阳气当早早入睡。

  最后在给大家介绍一些利胆药膳及茶饮;

  1.蒲公英炒肉丝

  材料:猪肉100g,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g

  做法: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功效:蒲公英具有护肝利胆,宁心养目,健脾益胃的作用。

  2.薏米绿豆粥

  材料:薏米50g,绿豆20g ,薄荷5g

  做法:将薄荷轻煎取汁,再煮薏米,红豆,粥成后加入薄荷汁再煮两沸,加少许白糖即可食用。

  3.玉米须茶

  材料:鲜玉米须30g左右(晒干约10g),绿茶5g左右。

  做法:将玉米须放入盛有绿茶的杯中,冲入沸水250毫升,稍闷一下。

  功效: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之为“龙须”,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的功能。

   (文章内容由治未病科尹培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