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健康教育

医院概况

党建动态

医院新闻

通知公告

就医指南

专科专家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辅助栏目

不是每一种ST-T改变都叫“心肌缺血”!

日期:2021-10-04 信息来源:

  在工作中,总有一些患者拿着带有“ST-T”改变结论的心电图来咨询,有的确实没有症状,也没有危险因素。

   

  一、 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实际上心肌缺血可以理解为冠心病的俗称,专业的解释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冠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常见病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西方的饮食方式、遗传因素、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因为此次论述的重点在ST-T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故此部分不再过多占用篇幅,如有兴趣,可关注以后文章。

  二、 什么是ST-T改变?

  曲线有不同的组成部分,代表心脏电活动的不同的阶段,如我们常说的“四波四段”,ST段作为其中之一,是以R波起始部为参比点,测量QRS波终点后0.06-0.08s的水平位置,代表心室除极终末至复极开始之间的无电位变化时段,反应心室的缓慢复极阶段。

  ST-T改变实际上是源于心脏电活动的变化,那么也可以说只要有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则势必导致ST-T改变,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的原因很多,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心包疾病等。

  三、两者的关系如何?

  如文章第二部分所言,各位读者可能也已经有所了解,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相关关系: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可以有ST-T改变,例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变化非常典型,也有心电图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的情况;ST-T改变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就更为多样。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就应该被怀疑呢?当然不是,心电图在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说到这里,有人是不是就有疑问了:说了这么多,你说的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矛盾实则源于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有疑问可参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相关章节),某些冠心病病人,早期心电图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即使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也有入院查心电图正常,但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已经升高的,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可能是几个小时或是几天)才出现明显变化,最后用一个数学概念来解释更为清楚——集合,集合A为心肌缺血,集合BST-T改变,那么A∩B部分才是能够用ST-T改变反映的心肌缺血。

  四、这个局怎么破?

  如果有一天,当你做完心电图,在结论处赫然写着“ST-T改变”时,不要过度紧张,再阅读一下我的这篇文章,有一个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到心内科门诊(这里需要大家拿小本记下来,是心内科、心内科、心内科!)就诊,经过专科医师的判断后方可定论。 

(稿件提供:心电图室 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