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医生,我腰突了,怎么办?
医生:你怎么知道的?
患者:单位体检,给我照了个腰椎核磁,报告说有腰椎间盘突出。
这里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一个叫腰椎间盘突出,另一个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年鲁迅先生写过一句话: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看起来两句话很相似,其实不然。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句影像学的描述,它是指腰椎间盘的位置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完整概念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而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也就是说,只有当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才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仅有影像学的腰突而没有症状,是不能叫腰突症的。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哪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呢?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腰痛。这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外层以及周围韧带受刺激导致的疼痛,发生率约 91%。
2.坐骨神经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主要的一个症状。主要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局部压迫神经,导致患者下腰部疼痛。疼痛可以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严重时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都可能加重疼痛。有的患者会说疼痛从下腰部像触电一样一直窜到脚面或脚底。
3.马尾神经症状。 这是腰突症最严重的症状。当突出的髓核脱垂游离到椎管内,压迫马尾神经,会出现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
所以,如果只是片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没有症状的话,是没有必要太焦虑的,也无须治疗。但是它给你发出了 一个信号: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成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了。
(1)腰关节活动:即在不引起疼痛或不适的情况下尽量做腰部的伸屈动作,当伸屈范围增加到引起疼痛或不适时,再略微增加一些。其目的在于保持腰的活动性、减轻疼痛和提高腰关节功能。
(2)静力锻炼:增强肌力从而促进能动关节的稳定性,良好的静力锻炼应该是等长运动,即使用(收缩)某些肌肉或肌群而不运动关节,其方法是保持关节不受压力,而运用肌肉力量去推拉某一固定的物体。例如用力推墙壁时,可以感到肌肉在工作,但是墙壁不动,关节也不动。又如坐在椅上,双手放在两膝用力,双膝也对双手起反作用力,这时上、下肢肌肉都在用力,但身体不动,关节也不动。
(3)耐力锻炼:是活动量更大的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慢跑以及其他形式的运动。应当指出,耐力锻炼不仅是简单的增强体质,而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一部分。耐力锻炼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运动过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距离、时间、重量等方面逐步升级。值得注意的是,锻炼引起的疼痛持续时间如超过 2 小时,应注意减少运动量。
(文章内容由骨伤三科汪代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