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健康教育

医院概况

党建动态

医院新闻

通知公告

就医指南

专科专家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辅助栏目

分享夏季易高发三种“疹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日期:2024-08-05 信息来源:

  夏季多湿热,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从临床看,夏季最易高发三种“疹病”,这里给大家分享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

  1.单纯疱疹

  现代皮肤病学认为此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导致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热疮”。热疮是指在热病之后或高热过程中所出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又称此病为“热气疮”“火燎疮”“剪口疮”。本病在《肘后备急方》中首见记载,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有症状缓解快、病程明显缩短、复发次数减少等优势。

图片1.png

  具体方法:疱疹初起,水疱未破,外用雄黄解毒洗剂。疱多疹红,糜烂渗液者,取马齿苋60克水煎取汁,冷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糜烂结痂,灼热微痒者,选用双料喉风散、黄连膏、紫草膏外涂。

  2.带状疱疹

  其属于中医“蛇串疮”范畴,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群水疱,呈带状排列,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常见成群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故名“蛇串疮”。

图片2.png

  具体方法:中医治疗“蛇串疮”,早期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止痛。疱大水多者,重在利湿。后期因余毒未尽、气血瘀滞,治疗以扶正祛邪、化瘀止痛为要。常用方法包括刺络放血、火针、拔罐、针灸等。疾病早期宜选用刺络放血法,在应用刺络放血、火针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拔罐治疗,力求去瘀生新、通络止痛。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远端配合针灸疗法,减缓痛苦,促进康复。

  3.湿疹

  相当于中医学“湿疮”范畴,是一种皮损、且有糜烂流滋等潮湿证候的皮肤疾患。“湿疮”的中医外治,分三个时期。

图片3.png

  具体方法:

  ①急性期:有明显渗出者,取黄柏、黄连、马齿苋、五倍子、枯矾,煎水待冷后湿敷,忌洗。渗出减少时,可用青黛散(青黛60克、石膏120克、滑石120克、黄柏60克,研细末和匀而成)干扑或麻油调敷。

  ②亚急性: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搽,每天3次。也可用蛇黄散(蛇床子1份、黄柏2份、赤石脂1份、寒水石1份、广丹0.5份,研细末和匀而成)清油调搽。

  ③慢性期:青黛散、蛇黄散外搽,或龙衣散(蛇蜕、蛤粉、青黛研细末而成)调油外搽,也可用去炎松、肤轻松软膏,或中药封包治疗:取5%~10%硫磺膏外搽后,用保鲜薄膜封包患处,每天1次,每次2~3小时。适用于慢性湿疹皮疹肥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