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8月22~24日,进入处暑节气,《说文解字》曰“处,止也”,代表炎热的酷暑即将过去,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节气宜吃鸭子,“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本文将介绍两道药膳,在鸭肥鱼美的时节,既能享受美食,又能调理身体。
一.白茅根炖水鸭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又名茹根、茅根、白茅草等。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入肺、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可至100克,也可外用,捣汁或研末。
品质鉴定:药材以色白、粗肥、无须根,味甘甜者为佳。
养生禁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汤品:
原料:新鲜白茅根100克,水鸭1只,黄酒30克。
做法:白茅根洗净,滤干,剪成段。水鸭鸭肉切大块,将白茅根与鸭块同放入砂锅中,加冷水浸没,大火烧沸,加1匙黄酒,改小火再炖2~3小时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半碗,吃肉喝汤,汤须淡食,过夜须烧沸。
食疗功效:凉血止血,补阴养肝,适用于肝热阴虚,阴虚内热等症。
二.肉苁蓉鱼煲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品补而不峻,“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并因此得名。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入肾、大肠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煎剂,每次10~15克,或入丸散。补肾益精宜酒制用,润肠通便宜生用。
品质鉴定:肉苁蓉以密被鳞片,条粗壮,色棕褐,质柔润者为佳。
汤品:
原料:肉苁蓉10克,石斑鱼200克,蛤蜊肉30克,豆腐50克,粉丝20克,小白菜150克,料酒、姜、大葱、盐、素油、高汤、味精等适量。
做法:石斑鱼切薄片,蛤蜊肉切薄片,小白菜洗净切丝,豆腐切块,炒锅大火烧热,放油,下大葱、姜爆香,放入高汤,石斑鱼蛤蜊肉,肉苁蓉、豆腐、粉丝、料酒,大火烧沸,文火煲25分钟,加入盐、味精、小白菜即可。
用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食疗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对男子阳痿,带下,腰膝酸冷,血枯,便秘等症颇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