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专科专家 > 科室介绍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健康教育

科室简介

特色技术

健康教育

专家介绍

痛风

日期:2017-11-16 信息来源:
分享到:

  痛风是一常见的代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痛风不仅能引起关节肿胀、疼痛、肾结石和间质性肾炎等,而且与现代流行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因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痛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痛风?哪些人易患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

  痛风的高发人群:

  1、性别因素:男人比女人易患痛风,男女发病比例为20:1。而且,女性患痛风几乎都是在绝经以后,这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2、年龄因素:年龄大的人比年轻的人易患痛风,高发年龄为45岁左右。不过,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过剩,运动减少,痛风正在向低龄化发展。现在青年人的痛风患者也很常见,甚至儿童,特别是肥胖儿童痛风的病例也已不罕见。

  3、体重因素:肥胖的中年男性易患痛风,尤其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过剩的人比营养一般的人易患痛风。

  4、职业因素:干部、私营企业主、脑力劳动者等社会应酬较多和体力活动较少者易患痛风。

  5、饮食因素:进食高嘌呤饮食过多的人易患痛风,贪食肉类的人比素食的人易患痛风。

  6、饮酒因素:酗酒的人较不饮酒的人易患痛风。

  二、痛风的表现

  1、无症状期: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患者可以几乎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唯一能够判定他们患有痛风的指标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呈持续性或波动性的增高。

  2、急性关节炎期:患者常常会在半夜,因为脚趾、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等处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而被痛醒。并且患者会发现,这些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了明显的障碍。皮温升高。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发病的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畸形,就像石头一样,不对称,大小也不一致。多见于耳朵轮廓、脚趾、手指间等地方。

  

  三、痛风的防治

  预防:调整生活方式:限酒、禁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防止突然受凉、剧烈运动,大量饮水(每天2000ml以上),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控制体重,规律饮食、作息和运动,等。

  治疗:

  1、急性发作期:应尽最大可能、快速、高效控制发作,药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各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推荐为一线用药。秋水仙碱是有效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一般首次1 mg,以后每l-2 小时给予0.5 mg,24 h总量不超过6mg,但容易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低剂量(如0.5 mg/次,每日2次)使用对部分患者有效,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起效较慢。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的疗效,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症状严重、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急性发作时继续已有的降尿酸药物,不要停止降尿酸治疗。

  2、降尿酸治疗:对于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后,仍反复发作痛风、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值,痛风石,或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540umol/L、特别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应该应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3种: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因不同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的个体差异,建议在风湿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定期复诊,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