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孙哲主任医师为患者详细诊察舌象。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作为全国首家以纯中医治疗为手段的医院,到今年3月18日已经开业运营两年了。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仅填补了医院设置标准空白,推动出台了全国首部纯中医治疗医院标准,还填补了诊疗模式空白,推动中医药回归本源。同时,还促成建立全市首个区级中医药发展基金,填补了支撑模式空白,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医药文化常态化交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填补合作模式空白……以上这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知名专家的高度肯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勉励宝安用好纯中医治疗医院平台,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高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点赞: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令人震撼,‘纯’字一字千金、掷地有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办好,会为香港、澳门建设中医院提供经验及人才支撑,建设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实践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率队专题调研时称赞宝安“让中医药回归本位”的创新探索,给予医院“你就是一面旗帜”“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旗帜”的高度评价,并寄语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把“纯中医”这面旗帜高高举起,“你不但要存在,还要活得很精彩。”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是宝安区委区政府全额保障支持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定位为研究型中医院的三级公立医院。医院的建立创新了中医院建设、运营模式,为患者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是在现代医学环境中,让中医、中医院、中医师回归本位的大胆尝试;也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探索中医药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一次实践。
外引内培聚人才 传承中医药精华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人才是第一资源。
医院通过柔性引才,建立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名家“一对一”沟通机制,省级及以上名中医10人,其他中医药专家10人。国医大师金世元、石学敏工作室,全国名中医武连仲工作室,省名中医符文彬、李赛美、邹旭、刘英锋、赵党生、张书军工作室纷纷落户该院。
通过“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定向猎聘,重点网罗”方式,该院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引进博导、硕导18人、区高层次人才13人,省级名中医5人,在职引进职工201人,其中博士(后)12人、硕士70人;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8人。
为了加大科学育才力度,医院确立了由高年资医师“一对一”帮扶青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大中医师人才储备量。医院还经常性组织召开临床医技人员各类交流座谈会,包括“金点子”座谈会、创新发展座谈会、青年医师座谈会、综合病区建设专题座谈例会等,组织青年医师加入“号、群、圈、友”多层次医患沟通模式行列,直接为患者做好咨询沟通服务,定期宣传医院最新动态和治疗案例。
以“医教研”协同发展 推进中医药品牌建设
学科强则医院强,学科发展则医院发展。学科建设不光是医院的发展需求,更是造福民众、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医院通过重点学科提档升级,聚焦优势病种筛选、重点学科建设、学术思想继承与创新,重点推进“中医药三名工程”建设,确定了中医药“5+5+3”学科布局:包括住院部的针灸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内科5个优势学科,门诊部儿科、皮肤科、治未病中心、国医堂、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5个特色科室,中药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中药临方制剂室、中药临方炮制室3个中药工作室,新增内科肿瘤综合病区对外开放,共开放病床41张,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纯中医诊疗服务。同时,医院遴选出10个优势病种和30项优质适宜技术,积极推动医院特色发展。
医院成功申报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关于新冠肺炎专项攻关课题7项、宝安区科创委卫生基础研究(非资助)项目20项。并启动了院内首届科研培育项目,评审通过19项;专家发表(包括已录用)中药研究论文共57篇,其中SCI4篇、中文核心9篇、科技核心6篇,出版中药相关专著22本,其中英文专著3本;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1项,有效推动了中医药研究发展。药学部还获得广东省药学会2020年度全省医院药师科研立项、著作和发表学术论文排名第八,发表药学科普文章排名第四的好成绩。
医院积极推动师承教育,筹备创建深圳市岐黄学院;成功举办了“经方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第三届宝安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炮制经验传承学习班”等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同时,医院定期开展义诊宣教活动,以及“健康小讲堂”讲座,向患者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患者普遍反应良好。
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满足市民中医药服务需要
医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单纯采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坚持“疗效为王,患者为本”的服务宗旨,在“大门诊小住院”模式基础上,结合岭南地区实际病种发生规律,选择中医优势病种以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多学科协作,积极探索团队诊疗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官方平台,做细预约诊疗服务;推动问诊台、护士站、志愿者服务站、信息化系统四位一体,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分诊准确率。医院开业以来,患者满意度颇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开展线上或线下疫情防控全覆盖专题培训31场次;优化患者就医流程,综合调配医护力量、科学排班,为夺取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医院还组织中医药专家研发“防瘟九味饮”中药制剂,供应宝安、南山、龙华,海关、机场等抗疫一线人员14.5万袋,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医院开业两年来,服务患者183512人次。其中,2020年,门诊数103117人次,门诊患者来源于深圳市内的占比80.33%,省内占比9.03%,省外占比9.79%。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对2020年第二季度全市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总体满意度得分92.14分,在全市67家公立医院中排名第三,全区排名第一。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中医药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医院牵头筹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中医药联盟并获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复成立,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药发展;积极联络粤港澳大湾区内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医疗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医药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促进针灸事业协同发展。
医院积极推动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成为其实习医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下筹建深圳市岐黄学院,并设立400平方米中医药文化展览馆、百草园等中医药文化设施,积极筹建博物馆、藏经阁等文化项目。医院牵头组织粤港澳台中药临床药学专家和学者编写出版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教材《中药临床药学总论》并在港澳台出版。
医院开业以来先后获批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宝安区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宝安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医院负责人表示,中医药的发展在于人,在于中医,更在于中医的自信,大家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发挥特色优势,立足疗效求革新,围绕需求谋发展,主动对标对表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好,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医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三级甲等纯中医治疗医院,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