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外景。
省级名中医张书军在为患皮肤病的患者看诊。
“宝地一方,纯正有宗,四诊参微承古志;安心五味,中庸乃道,八纲循理启新篇。”
历经一年多的紧张建设,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于2019年3月18日正式开业。医院开办初始,就明确了纯中医治疗医院概念、治疗标准、医疗流程、医院设置、医院救护等5类28项标准,是全国首个纯中医治疗医院设置标准,填补国内空白。经过一年多运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秉承“疗效为王、患者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聚人才练队伍,传承中医药精华;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推进中医药品牌建设;守住“中医药发展规律”,让中医药在创新中发展;下沉服务社区,上门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等多项举措,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和活力。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开办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
创新是深圳的根和灵魂。宝安区委区政府怀着深厚的中医情怀,努力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在深圳率先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宝安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全国探索建设一家新型的中医院,在制度上保证纯中医治疗,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探索中医院不依赖于西医西药生存、发展的问题。
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纯中医治疗医院设想后,先后8次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113位专家学者、领导共同讨论研究,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发,充分论证该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并根据行业权威意见和相关医疗规范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市卫健委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纯中医院标准,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开业运营,得益于深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包容环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坚定支持的成果。2019年10月,全国召开了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今年3月,市政府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宝安区先行先试建设纯中医治疗医院,并在运行机制、诊疗模式、收费定价、合作办医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全国经典中医院试验田和示范点”。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宝安建立全国首个区级中医药发展基金,170家企业募集捐款1.92亿元,资金将用于配合纯中医治疗医院完善诊疗体系,支持开展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开展院内制剂工作和民间良方挖掘等。
“回溯本源 传承创新”
为全国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提供样本和范例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毗邻美丽的平峦山公园,由仿汉唐风格的建筑群和园林组成,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医院采取“大门诊、小住院”模式,是具有病床205张的三级纯中医治疗医院。
作为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医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和中医临床路径,单纯采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充分应用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旨在通过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坚持“疗效为王”,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的医疗服务供给。从制度上保障纯中医治疗,致力于打造纯中医治疗医院典范,为全国探索经验。
该院通过柔性引才,建立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名医名家“一对一”沟通机制,省级及以上名中医7人,国医大师金世元、石学敏工作室,全国名中医武连仲工作室,省名中医王启梁、李赛美、蔡小平、符文彬、邹旭、刘英锋工作室纷纷落户该院。该院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定向猎聘,重点网罗”方式,引进了博导、硕导13人,省级名中医2人,博士(后)11人、硕士59人。为了加大科学育才力度,医院确立了由高年资医师“一对一”帮扶青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大中医师人才储备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还获得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关注。在医院开业时,该院负责人向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终生教授、大数据生物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Michael Levitt颁发聘书,聘请其为科研团队顾问。
该院坚持“大门诊、小住院”建设模式,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推动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确定中医药“5+5+3”学科布局,包括住院部的针灸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内科5个优势学科,门诊部儿科、皮肤科、治未病中心以及国医堂、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5个特色科室,中药质量检测室、中药制剂室、中药炮制室3个中药工作室。
多元化传承中医药文化
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筹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中医药联盟”“穗港深澳针灸联盟”2个联盟,举办“首届宝安传统中医药国际论坛”“第二届深圳市宝安国际针灸学会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国际经方班暨第十九期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3个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还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香港浸会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在后期的人才培养上,医院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正式签订中医人才培养协作战略框架协议,就建设“深圳市中医药岐黄学院”、传承“寒温沟通、内外统一”的学术思想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以进一步拓宽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路径,加快推动特色发展。
该院除举办国际港澳台中医师诊疗部开放日、“三名工程”开放日、中医药宣传基地开放日等对外开放活动,让居民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外,还参与了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活动、2019宝博会“中医药与大健康”展区。该院还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宝安区药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宝安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院通过将加快推进医院优势学科、特色专科建设,推动各学科差异化发展。实施科研管理制度及奖励措施,积极推动在临床、药学、护理、管理等方面进行科研立项;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中医药院校及海外权威中医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其非直属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
该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中药膏方、丸剂、胶囊、散剂等中药传统制剂的临方制剂加工生产工作;开展中医古籍名方医案征集和出版纯中医治疗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