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2023年广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研究新进展研讨班,于10月20日在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门诊8楼会议厅圆满举办。本次研讨班旨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在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的纯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加强纯中医相关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会议邀请了华东南地区多名知名中医专家分享与传授经验,同时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直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何立群教授与我们分享了《清化祛瘀防治慢性肾病理论创建与临床实践》。介绍了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病因病机、转归、发病率、发病特点及病理等研究背景。基于以上内容,何教授创建了病、证、法、方、理完备的“清化祛瘀治肾病”学术思想体系,并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了长期的验证,取得了卓越的临床及科研成就。
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分享了《谈谈IgA肾病的中医药防治》。首先通过lgA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了lgA肾病的诊治现状。再引入中医对于IgA肾病的认识,并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其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对其进行辨证论治、方剂及常用中成药的详细介绍。其次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对IgA肾病中医预防调护,最后提供两则有效案例加以佐证。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刘旭生教授分享了《名老中医经验循证传承实践与体会》。本次刘教授分享了黄春林名老中医的相关学术思想,首先结合资料总结了病证结合学术思想形成历程,其学术特点可总结为“衷中参西,辨证辨病;古为今用,医药结合;循证思维,重在实践”。基于以上学术思想,黄老独创了诊疗方案,并指导临床研究,进而形成循证模式,指导临床实践。
深圳市中医院,李惠林教授向同道介绍了《经方抵当汤运用心得》。从抵挡汤的条文回顾及方名由来,引出抵挡汤方药分析,并对蓄血三方: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进行横向比较,更加明确抵挡汤之运用指征。接下来李教授分享了抵挡汤古今医籍的研究及曹颖甫老先生使用抵挡汤的验案介绍,最后介绍了抵当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临证要点及分享了临床验案三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分享了《小柴胡汤在肾病中的运用》。肖老提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特异性方证”概念,即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可重复的特征。认为“慢性肾衰发烧者,小柴胡汤主之”。先由伤寒论条文解析了“往来寒热”的形成机理,认为“往来寒热”的原因是“正邪分争”。提出少阳不是“半表半里”,少阳病存在正气不足。而慢性肾衰是慢性病、大病、久病,必然存在正气虚弱,如果发烧就是正气虚弱的发烧,这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故临床可以作为“特异性方证”应用。
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马晓红副教授介绍了《泻肺健脾滋阴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体会》。由对肾病综合征(NS)症状、西医治疗等研究进展,引出NS在中医领域可归结为“水肿”“虚劳”“腰痛”等疾病范畴,从三焦角度论治,临床中应用泻肺健脾滋阴方治疗难治性NS取得极佳疗效,并列举老年、儿童NS病例各一则加以佐证。
深圳市中医院,李顺民教授分享了《中药处方量效关系与临床诊疗思维》。分别从中药处方剂量、中药处方疗效、量效关系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中药处方在新旧换算剂量时,不只是单一数量的变换,更是要结合处方原意、反制药量、累计药量及相对剂量等多方面因素参考,进而使中药处方疗效达到最佳,并提出了量效关系评价准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周鹏教授分享了《基于“调神固本”理论干预慢性肾脏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诊疗思路解析》。周教授首先介绍了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抑郁障碍定义、流行病学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再从中医角度介绍了本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其次介绍了“调神固本”理论及由此指导针灸治疗CKD合并抑郁障碍的优势及特点。最后通过验案的分析,佐证与深化了“调神固本法”在治疗CKD)合并抑郁障碍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张昕贤教授分享了《何立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用药经验》。张教授首先介绍了何教授对于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进展的对策及二级预防策略。总结并详细介绍了何立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主要学术观点:“由脾论治,注重脾肾”“通调三焦,注重气机水火”“阳损及阴,温阳不忘扶阴”“重视湿热对慢性肾衰的影响”“活血化瘀贯穿慢性肾衰治疗始终”。最后列举验案一则进行佐证。
本次研讨会掌声不断,各位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立足中医经典,发散中医思维,在场及线上的中医同道受益匪浅。在思考与回味中,第三届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研究新进展研讨班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