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石岩人民医院 > 医院概况 > 医院文化 > 医院历史

发展历程(第一节 中医)

日期:2019-04-02 信息来源:
第一节 中医
一、传授方式
     建国前,石岩中医的传授方式一般是家传和祖授。光绪24年(1898年),陈耀南在宝安开办陈耀南中医学校,招收本县及东莞,惠阳学生。学制三年,第一、二年学习理论,以《药制学》、《汤头歌诀》、《中医经典》、《时病学》、《温病》、《伤寒》、《金槿》等为教材,第三年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合格后方可毕业,毕业后可自行挂牌行医。这应是宝安县内最早的中医学校。
     建国后,中医传授主要靠正规学校、短期学习班和带徒等。带传,学时三至七年,一般是五年。学徒期间,按师傅规定学习古典医著,听师傅讲授诊治方法,跟师傅习诊等。学习期间,经师傅考核后即可自立行医。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岩曾挑选优秀的赤脚医生到省中医院学习,学成后回到原单位工作。
 
 
  二、行医方式
      建国前,石岩地区的行医方式是:
     (一)设诊所行医,医生只诊病开方,病人持处方到药店抓药。
     (二)开药店行医,医生既看病又开药店售药。
     (三)老板开药店,聘请有名望的医生坐店,每月给医生一定报酬,病人在本店诊病抓药。
     (四)游医,凭着祖传师授的验方,用中草药制成药酒、膏、丹、丸、散等,肩挑药品深入山村寨子,每逢圩日又摆设临时摊点,专治疑难杂症、小儿疳积等。不过,游医中卖假药或庸医误人之事时有发生。
 
      在建国初期,宝安境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药店,其中,石岩的济宁堂就比较有名。1956年,全县中药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的并入药材公司,有的并入卫生所、卫生站。
      石岩卫生院从1958年起设有中医诊室。乡村也设有卫生站,所有医生(包括赤脚医生)都进行过中医基础培训,能用一般中药和当地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改革开放后,在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下,允许个体挂牌行医,建国前的一些行医方式又逐渐恢复。
 
      1993年1月撤县改区宝安县石岩镇卫生院升格宝安区石岩医院。
      1993年5月,共青团石岩医院团总支部成立。
      1993年11月,广东省在石岩召开疟疾防治现场会议,石岩医院预防保健所作控制疟疾流行专题汇报。
      1994年11月28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镇预防保健所挂牌成立,属医院管辖
      1995年3月石岩医院“爱婴医院”评审通过。
      1996年8月30日,石岩医院工会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成立。
      1997年2月18日,石岩新医院落成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