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
35载砥砺奋进,如大潮奔涌,如红日东升。
35载艰苦跋涉,向经典求索,向未来攀登。
35载风雨弦歌与时代同步,与健康同行。
宝安中医院从一张“白纸”起步,扛鼎中医药传承发展大旗,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历经三十五载。现已发展成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拥有“1总院(宝安区中医院),2下设医院(针灸医院、燕罗医院),18家社康中心”的先行示范型中医医院集团,勇立大湾区的潮头,护佑一方百姓的安康。
值此35周年院庆之际让我们一起“快闪”回顾一下医院的成长历程和精彩的片段
发展历程
1988 宝安县中医院正式开始筹建,于1990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1993 撤县改区正式更名为宝安区中医院
2000 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2003 骨伤科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
2008 深圳市名中医馆宝安馆落户宝安中医院
201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中医院揭牌
2013 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康复科被评为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2014 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落户
2015 宝安中医院新住院大楼正式启用
宝安中医院(集团)成立,规划建设为由“总院、下设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中医网络完善、分级诊疗明晰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集团)
2016 全省首个针灸专科医院——针灸康复医院正式开业
2017 成为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首批签约成员
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牌
2018 总院西院区正式开业
直通梅奥国际会诊中心揭牌
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胸痛中心
全国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42名
2019 石学敏院士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落户
2020 全市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燕罗医养融合医院正式开业
针灸康复医院正式更名为针灸医院
成功创建为2020年首批“防治卒中中心”
获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
2021 打造全市首个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示范点
成功创建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
获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32名
2023 燕罗医养融合医院孙思邈中药文化园正式投入使用
与中国澳门中医药学会(AIPPMCM)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承门针灸国际传承工作室揭牌成立
深圳市宝安区燕罗社区医院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燕罗医院
2023年伊始,根据深圳市宝安区发布《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4文件精神,宝安中医院(集团)从“医院做强、学科做优、分院做实、社康做全、视野做广”等五个方面继续深入探索实践,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
医院做强
全面提升软硬件实力,为发展蓄能增效
▲医院未来规划图
医院正加快推进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进度,该项目将新建一栋地上23层、地下4层新综合楼,增加300张床位。通过硬件设施改善,可以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紧缺的现状,不断优化专科布局及就诊流程,给市民带来更舒适、便捷的就医体验,也为医院日后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
外引内培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 (左图),康复科学科带头人金远林教授(右图)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医院通过实施“内培外引,人才强院”的战略,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团队、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5个,并建立多个名老中医工作室。进一步强化院内现有人才培育,培养造就了尹建平、金远林、宋银枝等省级名中医、业内领军人物。
目前拥有博士后13名,其中在站博士后7名,博士60名,硕士371名,高级职称29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享受深圳市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名中医11名,市、区名中医10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4名。
▲中心实验室
在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撑下,宝安中医院(集团)以高水平科研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组建了16个以PI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内容涵盖针灸治疗、中药药效、肺癌诊治、中医药防治生殖障碍等方面,通过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科研、学科、人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打造研究型医院,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度我院立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3年医院立项各级科研项目27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博士后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市科创委科技抗疫专项1项,科研经费达2000万余元。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GPT大模型技术应用于电子病历系统等。这样不仅让患者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拓宽优质医疗服务的覆盖面,降低就医成本,大幅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就医效率。”
——宝安中医院(集团)院长 周鹏
二
学科做优
以“五有五提升”为抓手,引领学科高水平发展
专科能力是医院发展的“硬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宝安中医院(集团)始终坚持以建设优势学科群为引领,大力倾斜重点专科发展力度,以“五有五提升”为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即有目标规划、提升学科梯队建设;有人才队伍,提升学科整体素质;有科研支持,提升医院整体科研水平;有政策扶持,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有资金和场地支持,提升学科发展动力,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推动重点学科发展,做强做优专科,助推医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
广东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骨伤科
目前,医院有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名科1个,省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11个,宝安区医学重点专科6个。
为进一步凸显专科优势,打造专科专病、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的品牌项目,医院遴选了11项中医优势病种。以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培育为核心,促进专科内涵建设,通过打造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现有重点专科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专科医疗高地。同时通过重点专科辐射作用,带动全院专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
分院做实
打造分院特色品牌,畅通三级诊疗体系
高三上学期,小李面对紧张的升学压力常常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情绪低落,精神恍惚,甚至面临休学。宝安中医院(集团)针灸医院针灸科为小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中医诊疗方案,运用针刺等中医适宜技术为其疏肝行气,解郁安神,并服用中药,经过治疗,小李整个人都觉得舒畅多了,开始找到了学习的状态和动力,最终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针灸科学科带头人周鹏教授为居民看诊
宝安中医院(集团)针灸科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教授针灸学团队依托科室,深圳市宝安区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挂靠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的实训基地及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一个以中医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相结合为诊疗特色的临床大科。
▲通督灸疗法
宝安中医院(集团)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康复科及实力雄厚的针灸科成立针灸分院,坚持针灸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发挥针灸在市民健康期针灸养生的主导作用,疾病期针灸治疗起协同作用,恢复期针灸康复起核心作用,形成全生命周期针灸管理闭环,推动针灸事业融合发展。
作为全省首家针灸医院,坚持针灸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以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为特色,以“疏肝调神”针灸治疗抑郁障碍、“心胆论治”针灸术治疗颈椎病颈痛、中医整合疗法治疗肥胖症、“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亚健康调理为五个主攻方向,并结合专家“醒脑开窍”、“疏肝调神”等多种优秀学术理论,形成“调神固本”学术思想,提出针灸“辨体-辨病-辨证”模式,将“多维外治”的针灸治疗模式运用于临床,突出中医特色,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如何在总院同质化管理下实现差异化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是医院党委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医院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宝安中医院(集团)燕罗医院应运而生,聚焦示范带动,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燕罗医院医护人员为长者进行免费体检
2023年12月中旬,宝安中医院(集团)燕罗社区医院与燕罗街道颐年院正式统一运营,正式更名为宝安中医院(集团)燕罗医院。通过整合资源,做到院内医疗+养老床位互换互用,提高床位利用率,实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的医养融合模式,同时有效推动燕罗医院“一院双证”、“两院一体”试点工作,解决多头管理导致的医养融合服务碎片化问题,实现对燕罗颐年院老年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康、护”一体化看护和安宁疗护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自2019年9月起,开展中医特色安宁照护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缓解生理疼痛的同时注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及关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切实补全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的“最后一环”。
燕罗医院目前设立10张安宁疗护病床(房),是宝安中医院(集团)安宁疗护的主阵地,并将安宁疗护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结合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探索居家安宁疗护,满足多样化安宁疗护需求,真正实现全人全生命周期照护服务。
四
社康做全
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构建民生福祉健康圈
▲中医特色减肥疗法穴位埋线
在深圳打工的小孙,由于工作繁忙,加上经常喜欢跟朋友一起享受美食,又缺乏锻炼,小孙体重逐渐上涨。然而肥胖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小孙得知家楼下的上川社康中心开了体重管理中心后,就决定去试一试,“以前就听说医院有减肥门诊,没想到现在楼下社康也能看,一段时间下来,我每周坚持来做针灸、拔罐等治疗,同时配合医生饮食指导加上锻炼,体重真的慢慢减下来了,还不容易反弹,不用专门请假跑医院,真的太方便了”。
▲社康中医药诊疗服务▶
宝安中医院(集团)通过“院办院管”模式,同质化打造全区域覆盖的中医社康网络,持续性推进总院专家下社康坐诊、带教等,提升社康中心诊疗能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将院内服务延伸到社区,为居民提供同质性三甲中医药诊疗服务。除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针对不同人群还能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儿童调养、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教育、常规检验检查、慢病管理、精神卫生疾病管理等项目,以及针灸、推拿(含小儿推拿)、刮痧、艾灸、拔罐、刺络放血等30 余种中医适宜技术。
▲院内专家下社康为居民看诊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医院发展的重要阵地,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全科诊疗和中医诊疗为主,专科门诊为辅,可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传统医学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基层健康服务,还可以开展医养结合、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等个性化服务。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各社康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中医辨证论治为理念赋能全科诊疗,联合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及多元化的中医适宜技术,实现新中医特色诊疗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家庭医生为联结,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多维度的中医养生宣教服务,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中医“全”科医疗服务。在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等智慧医联体服务,精准快速上转,点对点下转接收跟踪全链条的服务模式,做好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互联网+中医延续护理服务
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更加触手可及。目前,医院开设18家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遍布新安、西乡、沙井、燕罗等街道,通过“两融合一协同”运行机制,逐步构建“15分钟就医圈”,大力推进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深化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推行下属社康中心全科与院内专科协同服务,构建社康群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新模式。
目前上川社康与针灸科联合开展体重管理、宝民社康与皮肤科开展中医皮肤疾病管理、壹方城社康与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壹号公馆社康与针灸临床应用中心开展针灸治疗服务;凯旋社康与深圳市眼科医院中医科、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开展医防融合眼科学项目等,让居民在社区内就能看名医、看大病、看好病。
五
视野做广
“引进来,走出去”,亮出宝安中医新名片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不仅要加深医药圈内对中医药的认识,更要“出圈”让其他行业的人和外国人士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近年来,宝安中医院(集团)勇于探索“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践行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精神,通过中医药对外交流为纽带,致力于医疗能力的提升和医疗人才的培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宝安力量。
▲国际友人来院参观
2008年以来,非洲14国卫生部官员、苏格兰皇家全科医学院顾问、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教授、梅奥高层、德国标准化学会主席、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卒中医疗项目主任、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哈萨克斯坦医疗专家代表团来宝安中医院参观交流。
▲承门针灸国际传承工作室揭牌
2023年4月,宝安中医院(集团)与中国澳门中医药学会(AIPPMCM)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承门针灸国际传承工作室揭牌成立,结合双方医疗水平,实现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目开展双向提升, 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近年来,医院派出黄小顺医师赴美国芝加哥进修、赵志恩医师赴美国罗文医学院进修、郑燕萍医师赴美国贝勒医学院进修,部分临床中层干部去美国梅奥交流学习,让传统医学走出国门。
◀来深国际人才体验中医适宜技术▲
与此同时,医院先后与香港、澳门开展医疗相关合作,不断推进粤港澳三地中医药融合,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及政策优势,中医药走向国际已成为必然趋势。2023年5月医院组建外语专长人才队伍(语种涵盖英语、日语、韩语),正是推进中医药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体现。2023年端午节和中秋节,“外专班”团队先后到前海国际人才港和荟同国际学校开展“庆佳节,识中医,做香囊”体验活动,让来深的国际友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融合的独特魅力。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未来,宝安中医院(集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4文件精神,以育人才、建学科、攻科研、提内涵、强基层为发展方向,贯彻落实“顶天立地,强腰固本”的发展思路,让居民更高效、便捷地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手段,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塑造“健康湾区”贡献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