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中医院 > 健康教育

医院概况

宝中医新闻

通知公告

就医指南

专科专家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辅助栏目

想法“太丰富”睡不着?这个“好睡”秘籍不要错过

日期:2025-09-08 信息来源:

你是一个喜欢“想很多”的人吗

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

工作还没开始就在疯狂思索待会该怎么做

闲下来的时候就要想吃什么

吃饭的时候还要在脑子里“盘”一下下饭剧的剧情

晚上还要回顾今天有什么地方没做好

尴尬的瞬间

如果当时怎么说/做 事件结果会不会更好

困了.jpg

然后想着想着天就亮了

偶尔一次两次还好

长久这么下去「失眠」就来了


想得多、睡不着、情绪低落、易疲惫

部分人还伴有紧张、胸闷等症状

这可能是「焦虑共病失眠」引起的

睡一个小时.jpg

两年前谭姐因为孩子当时在读高三 临近高考

每天晚上都担忧他有没有认真学习

吃饭营养够不够等问题

导致失眠症状出现

且越接近高考的日子 症状就越严重


本以为考完就能“睡个好觉”

没想到孩子考完轻松了

谭姐的失眠却“一发不可收拾”

从一开始的入睡困难、白天胸闷心慌

到现在的彻夜无眠 身体都垮了“一大半”

于是家人赶紧陪着谭姐到

宝安中医院(集团)康复科就诊


  经康复科金远林教授详细诊断后,谭姐确诊为“气滞血瘀型不寐”,并运用康复科“独门秘籍”——“祛瘀生新”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通过针刺“四关穴”、膻中穴、百会穴、神门穴等穴位调和气血、安神助眠;同时配合使用大艾条,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太白穴等穴位健脾祛湿、理气化痰;辅以刺络药物罐疗法,调和心肝气血、安神定志。

康复科金远林教授.jpg

  金远林教授为市民进行刺络药物罐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谭姐失眠及焦虑症状大大缓解,入睡时间已经缩短到30分钟,每天也能保障至少6小时的睡眠。

宝安中医院(集团)康复科

广东省名中医金远林教授

经过多年临床研究

认为焦虑共病失眠的核心病机是“瘀”

  “从中医角度来说,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压力大、情绪波动反复、爱吃生冷、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容易导致"气郁"、"痰阻",进而出现“血瘀”,三种病机相互影响下,使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扰心,痰蒙心神,最终外化表现为失眠、焦虑等症状。”

焦虑共病失眠.jpg

  金远林教授介绍,焦虑共病失眠的治疗和生活习惯调节同样重要,如果不及时改善不良习惯,焦虑共病失眠可能会再次复发。

这样调节生活习惯,帮助“好眠”:

  • 每天都“放空”自己,建议每天固定15-20钟进行“放空”,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达到身心放松状态。

  • 坚持运动,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以选择八段锦养生操、散步或瑜伽等,通过运动促进全身气血运行,避免“瘀滞”。

  • 不要贪嘴,建议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可以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或莲子、山药、南瓜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和核桃、百合等安神的食物。

  • 早睡早起睡前泡脚,建议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每晚尽量在23点前入睡,即便在周末也不能打乱作息时间。可以在睡前用少量艾叶或生姜泡脚10-15分钟,帮助放松身心、安神助眠,注意避免烫伤。

  • 营造睡觉氛围,卧室里尽量保持安静,光线柔和,可以放置薰衣草熏香帮助入睡,同时注意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避免因网络信息刺激让大脑过度兴奋。

    睡觉.gif

日常中医调理,帮助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 如果感觉近期情绪波动较大,可常按揉双脚太冲穴,每次3-5分钟,感到微微酸胀感即可,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 如感觉到有胸闷、心慌的症状,可常按揉血海穴、膈俞穴,每次5分钟,感到微微发热即可,起到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 每周可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2-3次,每次每穴10分钟,起到温健脾胃、祛湿化痰的作用,艾灸时注意避免烫伤。

  • 日常还可进行药膳食疗,帮助调理。

陈皮茯苓粥.png生姜大枣茶.png当归红枣茶.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