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大部分老人都遇到过的症状
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泌尿系统疾病等
都可能会导致腰痛
但如果老人家除了腰痛
还出现间歇性跛行、单次行走距离越来越短
就需要警惕「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是指脊柱上的相邻两个椎体
相对出现向前、向后或侧方滑移
正常情况下两个相邻的腰椎间
存在关节、肌肉、韧带等固定结构
维持腰椎稳定
但随着年龄增长 骨质流失肌肉萎缩
或遭受外伤
长期大体重、不良坐姿增加脊柱负担及压迫等
导致腰椎周围固定结构稳定性下降
使腰椎出现“移位” 形成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根据病因的不同可细分为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腰椎滑脱
外伤性腰椎滑脱、病理性腰椎滑脱
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而退行性腰椎滑脱在临床上更常见
腰椎滑脱刚起病时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随着滑脱越来越“突出”
容纳神经的椎管空间逐渐减少
最终使椎管内的神经根受到严重压迫
就会出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下肢放射性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神经损伤性症状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腰椎滑脱虽然年龄越大 发病几率越高
但并非老年人“专属”
部分中青年群体
因过度剧烈运动、长期不良姿势久坐等原因
使腰椎部位长期处于紧张、牵拉状态中
导致腰肌劳损 腰部肌肉力量下降
也会增加腰椎滑脱风险
尽量避免腰部“大角度”运动
如尽量减少腰部过度旋转、直接弯腰搬重物等
控制体重
避免长期超重 增加腰部负担
孕期妇女可科学使用托腹带保护腰部
避免久坐 改正不良坐姿
尽量间隔一段时间就起来活动一下
促进腰部血液循环
同时纠正不良坐姿 减少坐时腰部负担
日常做“小飞燕”姿势锻炼
建议每周2-3次
每次保持3-5秒 50次为一组
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但腰痛急性期人群不宜进行此动作
腰椎滑脱治疗一般分为
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如腰椎滑脱处于刚起病阶段
无症状或仅是轻微腰疼
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通过消炎止痛治疗
配合大中药封包局部热敷、推拿
针灸、艾灸等特色适宜技术
放松局部肌肉 缓解疼痛症状
同时日常注意佩戴腰封维持腰部稳定
多卧床休息等帮助恢复
因此出现腰痛症状时
建议尽早到专科就诊
明确诊断 及早干预
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增加治疗难度
如果出现腰部疼痛剧烈、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或保守治疗无法缓解 滑脱趋势增加时
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肖伯就是一名深受腰椎滑脱“折磨”的患者,由于他年轻常干农活,腰部一直都有疼痛的症状。
十年前腰痛发作时连带着双下肢都出现了疼痛症状,走路的时候疼痛明显加重,但休息会就又好了,他怕麻烦孩子所以一直没说出自己的症状。
近来,肖伯感觉到自己的症状愈发严重,以前还能走个几百米,这两天走了不到20、30米,腿就跟灌铅似得一点都动不了,只能原地坐着休息,于是他才跟家人说起这个困扰他多年的病症。
家人连忙带着肖伯到宝安中医院(集团)骨伤科一区(脊柱专科)就诊,经医生详细诊断后,确诊为“腰椎滑脱并严重椎管狭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入院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后,骨伤科一区医护团队为肖伯进行了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
术后第二天,肖伯就能下地行走了,术后3天顺利康复出院。
半个月后肖伯来复诊时跟医生反馈,现在走得比之前还远,而且腰痛也没有发作过了。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是目前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方式
通过微创切口
精准清除患处腰椎增生的骨赘、肥厚的韧带
及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等
为椎管内神经根“解绑”
同时在患处相邻椎体内
植入融合器(内含自体骨或生物材料)
再使用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系统进行内固定
使脊柱恢复力学稳定
防止腰椎再次滑脱及压迫神经
解决腰痛、跛行等问题
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
24小时即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在恢复阶段可根据健康情况
量力进行康复训练 帮助快速恢复
但需要注意 运动时要循序渐进
如腰部出现不适立即暂停运动并及时就医
术后1周: 采取仰卧位进行直腿抬高及踝泵训练
术后4周:进行平板支撑训练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弯腰和提重物
六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
术后1、3、6个月要及时到专科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