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坐落于粤赣边陲,这里群山环绕,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居民以种植业为主,生活安定。
在这样“慢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创建于1985年的和平县中医院却始终为保障区域居民健康不断提速发展。
2019年,宝安中医院(集团)首批帮扶医疗团队跨越近300公里的路程奔赴和平,同时与和平县中医院正式“结亲”,共同开展紧密型医疗帮扶工作,为和平县中医院发展续上“强效引擎”。
紧密型医疗帮扶并不是单纯的将医生送去出诊,而是让医疗队专家从“医者”转变为“师者”,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将学术理念、临床经验、诊疗技术等“留在”当地,更要为当地培养出一支能独立开展疑难疾病诊疗、高精尖手术的高素质队伍。
在5年帮扶工作期间,宝安中医院(集团)采取“驻点医疗队+专家巡回指导”模式深化合作,通过驻点常态化推进和平县中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巡回式开展专题讲座、专科疑难杂症联合会诊等帮助和平县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飞速提升,同时让优质医疗资源垂直快速下沉,为区域市民铸就一个坚实的健康堡垒。
2024年5月,宝安中医院(集团)第五批“组团式”紧密型医疗帮扶工作队伍“接棒”,重症医学科邓发礼同志挂职和平县中医院副院长,脾胃病科陈智龙、泌尿男科曹义国、儿科潘臣、皮肤科李婷深入专科进行指导、交流。
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优势病种建立、医疗流程进一步规范是每一批医疗帮扶队伍的共同发力点,第五批紧密型医疗帮扶工作队伍以优势病种切入,通过日常诊疗发现和平县地区居民门诊诊疗病种主要集中在湿疹、荨麻疹、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腹痛等疾病。
医疗帮扶队伍以此为核心,带领和平县中医院医疗团队细化专科门诊、开展专科技术、培养专项人才等,为和平县中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前段时间和平县中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该患者因为持续腹泻两天到和平县中医院急诊科就诊,入院后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症状。
和平县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有序开展心肺复苏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气管插管等操作,15分钟后患者恢复心跳,30分钟后恢复神志。这次成功抢救得益于邓发礼医生从2021年投入和平县中医院对口帮扶工作起,就致力于打造和平县中医院急危重症救治团队,通过急救演练、急救技能培训、规范流程、职责细分等不断提升急诊急救水平,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坚实的基础生命保障,截至2024年,已有10余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现心肺复苏救治。
▲邓发礼医生指导和平县医护团队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技术
除了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也是第五批医疗帮扶队伍关注的核心。在帮扶期间让李婷医生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初中女生小月。
这个年龄段的女生本就处于爱美阶段,而小月因为这个疾病经常皮肤干燥、瘙痒,这里红一块、那里红一块的,皮肤的变化让小月性格也变得敏感,经常在家里发脾气、不愿意上学,也不肯和外人接触。
在听说和平县中医院来了皮肤科专家后,小月的父亲陪着她来看诊。李婷医生第一次见到小月,大热天里都要穿着长袖,一直低头不愿意说话,看诊过程中都是小月的父亲在和医生进行交流。在父亲的协助下小月完成了首次就诊,医生对症开具了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同时继续服用原有的抗过敏药物,调整饮食习惯、皮肤保湿处理等。
▲李婷医生在为小月看诊
一周后复诊,小月的皮肤情况明显改善,复诊时也主动向李婷医生分享皮肤状态的变化。经过2个月的持续调理,小月的皮炎已经基本消失,也开始恢复正常上课、交流了。后来小月的父亲在诊后反馈停药3个月皮炎一直没有复发,小月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
“只要这里的居民需要我,医院还需要我,我就愿意继续留在这里。看到当年需要反复指导的年轻医生们,如今也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这些坚持与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邓发礼
“在有限的条件里,如何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将诊疗效果最大化,这不仅是帮助受援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更是锤炼、精进自己。”
——陈智龙
“通过不断提升和平县中医院手术水平,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居民,是我来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曹义国
“带领和平县中医院儿科团队开展更多的中医外治法,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对提升区域儿童的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潘臣
“和平县的居民对于疾病的认识不是特别清晰,我们不仅要看病,更要主动走到居民身边普及疾病科普知识,真正为他们改善生活质量,维持健康生活习惯。”
——李婷
百里奔赴显担当,倾情相助暖真心。经过宝安中医院(集团)5年的紧密帮扶,目前和平县中医院可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9项,中医护理技术14项,开展各级手术400余项。
审核:钟敏
责编:李凤
审校:林树乔
编辑:麦映雪
校对:张书亚
供稿: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