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鲜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顺利举行,同时全国名中医龚千锋教授传承工作室落户宝安,为宝安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泰斗领航:传承与创新的双向赋能
龚千锋教授是我国中药炮制学泰斗,全国名中医。其团队致力于推动中药炮制工艺标准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成果被《中国药典》收录;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0余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堪称“中药炮制活字典”。
宝安中医院(集团)梁奇、邱绿琴,中山市中医院吴惠妃三位弟子向龚千锋教授行拜师礼,通过传统跟师学习模式,让龚千锋教授先进的中药炮制技术及理念“扎根”宝安。
全国名中医龚千锋教授传承工作室落户宝安中医院(集团),将以中医师承教育为“纽带”,为医院中药炮制标准化研究、饮片质量控制、传统炮制技艺传承等领域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助力宝安区中药行业打造“本土智囊团”,引领宝安区中药事业全面发展迈入新阶段。
同时,医院将结合此前发布的《医疗机构鲜药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实现鲜药管理、制备到中药饮片炮制、加工的全覆盖式中药材规范化管理,为市民打造更多元化的就医体验。
双轮驱动:鲜药与炮制的协同发展
大会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鲜药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及换届后的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皆挂靠宝安中医院(集团),形成鲜药与炮制“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鲜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鲜用尤佳”的古老智慧,在许多急症、热症、外症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而中药炮制,则是药之精华、医之基石,是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疗效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遵古炮制”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安全和疗效。
两大省级专业委员会成立及换届后,将以全国首个《医疗机构鲜药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为新“锚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推动标准落地、鲜药推广及传统炮制技术数字化传承,切实保障市民用药安全,助力“中药炮制”文化名片走向世界。
与会领导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是中医传承千年的秘诀和临床医生开方的底气,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传承好、发展好。而宝安中医院(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中药学的发展与应用,从探索创新到行业引领,结出的硕果已处于行业前列。此次两大省级专业委员会落户宝安正是对医院的高度认可,更是宝安区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生动体现。希望医院要紧抓机遇,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力争为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创新、鲜药的研究应用推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提供核心力量。
随后,龚千锋教授、陆兔林教授、梅全喜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中药炮制、院内制剂转化、鲜药研发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及探讨,为现场众多鲜药临床应用与中药炮制技术研究领域的同行学者分享宝贵经验,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方能让千年岐黄之术焕发时代生机。
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龚千锋教授,全国知名中药炮制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陆兔林教授,广州广和堂岭南中药炮制第三代传承人汤锡权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金世明,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顺民,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幸思忠、副局长陈桂红,宝安中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周鹏等领导、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