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中心医院 > 专科专家 > 重点学科

科室介绍

重点学科

专家介绍

宝安区中心医院三名工程团队引进成果展:
引领专科发展,守护市民健康

日期:2025-08-25 信息来源:

一、创伤骨科余斌教授团队:重塑骨骼健康,护航生命活力

  宝安区中心医院毗邻大铲湾码头、深圳机场、广深高速、沿江高速、深中通道,因为医院所处的地理优势,我院每年急救车的平均出车9000次左右,其中大约20%为交通意外造成的创伤。我院创伤骨科年门诊诊疗人数超过2万人次、年住院诊治患者约1400人,手术量约1100台,其中四级手术约40台,诊疗范围涵盖各类骨折(如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关节脱位、韧带撕裂、肌腱断裂以及其他相关软组织损伤。

  此次引进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余斌教授‘严重创伤与修复’团队成立于 1997 年,目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首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国家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广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广东省创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广东省骨与软骨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科室医疗资源丰富,整体实力雄厚,最新的全国专科排行榜中位居华南地区第一名。科室医疗技术特色鲜明,在肢体严重创伤的急、危、重症救治积累丰富经验,形成了以四肢骨关节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为技术特色,在严重肢体外伤性或发育性畸形的外科矫形、顽固性骨髓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严重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治疗、肢体毁损伤的显微重建修复、四肢骨折的微创技术、老年骨折的综合治疗、譬丛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四肢运动损伤的治疗、肩胛外科、足踝外科、小儿骨科等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室牵头制定并推广《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与治疗》等 30 项国家诊疗规范、指南及专家共识,规范了肢体严重创伤标准化诊疗流程,被国内 80 余家标杆医院应用,降低了严重创伤致残致死率,提升了区域内严重肢体创伤救治水平。该团队有博士生导师 7 人,硕士生导师 15 人,博士学历以上占比 94.3%,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国家学术团体担任主委 1 人次、副主委 9 人次、其他学术职务 128 人次。承担包括国家 863、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100 多项基金课题。获得各类成果奖 30 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 3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 1 项等。

  团队带头人余斌,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广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委省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杂志》 副总编《JournalofOrthopaedicResearch》《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中华肩肘外科杂志》《中华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已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10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及省部级基金7项;发表论文379篇,SCI 204篇,获国家专利 30 项,临床转化2项。培养博士后、博士100余名,硕士108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共15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医学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等奖各一项,获“中国好医生”“广东好医生”“广东好人”等称号。 牵头成立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及国家紧急救援基地,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及区域内“创伤救治联盟”,代表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及参与制定《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规范》等骨科诊疗规范 、指南与专家共识 ,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严重肢体创伤救治方案,牵头申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省政府批复立项。

  在余斌教授团队的帮助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衔接机制、完善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推行损伤控制理念,提高严重多发伤及复杂骨折的救治成功率。实施包括急救、手术、ICU治疗到康复出院无缝对接的全流程管理,我们还将着力发展骨科微创手术、关节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

  自2024年8月引进余斌教授团队后,余教授及其团队核心成员胡岩君教授、王博炜教授等,每月定期来院开展四级难度手术,大幅提高我院创伤骨科高难度手术的比例,给患者带来福音。


图片1.png 


二、眼科黄国富团队:点亮清晰视界,守护光明未来

  宝安区中心医院眼科现有医生9人,验光技师3人,其中博士1人,有硕士以上学位7人,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是深圳市眼外伤重点专科联盟单位、是深圳市第一批高危近视人群指定就医单位,也是宝安区率先开展了飞秒激光近视治疗手术的单位。现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手术量800余例。诊疗范围包括:激光近视矫正,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外伤、斜视弱视、泪道疾病、眼整形等。除常见病多发病外,还擅长各种复杂疑难青光眼、白内障;复合性眼外伤等。

  此次引进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国富教授‘近视眼激光治疗’团队,成立于 1994 年,是我国首家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单位,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国内乃至全球屈光手术量最多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五家全飞秒手术培训中心之一, 在眼底病、白内障、屈光矫正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团队引进全飞秒激光、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等先进技术,推动眼科诊疗向精准化、微创化发展。此外,团队还注重儿童近视防控与老年眼病防治,通过社区筛查与科普宣教,构建“防-治-康”一体化服务体系,让更多患者重获清晰视界。科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3 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 名, 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多年屈光手术经验。所有在岗医生均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和准分子激光大型仪器上岗证。迄今已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3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 22 项,发表在国际眼科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超过 150 篇。

  团队带头人黄国富,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临床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任近视眼激光治疗科主任,中山大学“临床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省级“双千计划”人才,省级“百千万工程”人才,省级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省级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近视激光治疗中心主任兼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及眼流行病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眼显微外科学组委员、中华激光医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屈光手术俱乐部专家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 AAO/ARVO 会员,JCRS、JRS、IOVS 等国际杂志审稿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手术首位专业博士,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屈光手术的医师,擅长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视的手术矫治,对屈光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经验丰富,擅长圆锥角膜的诊断和治疗。黄国富教授长期致力于眼组织生物力学基础研究,对如何应用生物力学研究促进临床屈光手术发展有深刻的理解。自 2018 年开始从事眼科生物力学仪器的研究,探索眼组织生物力学性质与眼科疾病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光学相干弹性成像和眼科疾病交叉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重点人才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50 余篇,中文核心期刊 10 余篇。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 3 项。已培养博士及硕士 20 余名。

  黄国富教授的团队在2023复旦大学中国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名列第一名。该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角膜屈光手术和屈光性眼内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手术的专家团队,擅长手术矫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在内的各种疑难屈光性眼病及圆锥角膜交联的治疗与研究,在屈光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黄国富教授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将着力发展与眼科相关的临床技术项目,如:人工智能的眼科应用、飞秒激光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等;并结合我院服务人群广的这一优势,大力开展眼视光及眼屈光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角膜及眼表疾病治疗、斜视弱视矫治、青光眼白内障的治疗等。

  自2024年年底,黄国富教授及其团队核心成员周世有教授、余新平教授、杨浩江教授、赖铭莹教授等每周来院查房指导工作、会诊讨论各类疑难病例并开展高难度手术,大大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带动了学科建设;高难度手术增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对患者而言,享受到权威专家"零距离"诊疗,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患者。


图片2.png


三、中医老年病科熊继柏国医大师团队:中西医融合,破解老年健康难题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组建于2018年,2023年引进学科带头人林晓生教授团队,重新规划老年病科(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科)建设,现为宝安区中医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林晓生教授,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国内骨质疏松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现阶段专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方案,并初步构建了“六位一体”骨质疏松防治体系,包括创建骨质疏松科普教育基地、组建骨质疏松防治讲师团、设立骨质疏松诊疗中心、骨质疏松专科病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骨质疏松防治门诊、骨质疏松防治研究所,专科在骨质疏松诊断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面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此次引进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继柏国医大师‘老年病科’团队,以老年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中医建设专科;是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I类中医重点专科;团队以老年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三个亚专业方向:老年性代谢性疾病(痛风和风湿性疾病);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团队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造诣。

  团队带头人熊继柏,是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首届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学术顾问、终身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内经国际研究院顾问。 十三岁开始习医,十六岁正式行医,迄今已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擅中医内、妇、儿各科,善治各种疑难、危急病症,诊疗病人已逾百万人次。是全国著名的诊治疑难病、危急病症的中医专家。通晓中医经典,切实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特别是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在全国中医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被誉为“真正的名中医”。

  此次熊继柏教授团队的加入将为我院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协助我院建成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诊疗老年病疑难病中心,完善专科病例数据库建设和诊疗数据库;我院还将学习由熊继柏教授开创的“临床现场教学”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育老年病科的学科人才,为我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注入强大的动力。此外,我们也将在熊教授团队的指导下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代谢性疾病和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科研方向开展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和水平,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完善“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我院老年病的诊疗水平,争取在五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深圳同行位居领先水平。

  2025年4月27日,正值春日,儿童过敏性疾病高发,宝安区中心医院儿科团队、熊继柏国医大师团队联合颐康园社康中心在美丽的桃源居森林体育公园举行了儿童过敏义诊活动,活动现场专家们为居民普及儿童过敏相关健康知识科普、提供儿童喂养健康咨询、为有需要的儿童开展过敏原检测,并开展“营在未来”儿童喂养健康知识讲座。

  医疗事业关乎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三个顶尖医疗团队的引进,必将推动我院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