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伤口可能引起大威胁,破伤风防治不容忽视。本篇文章中,小编将结合案例故事与权威指南,带大家深入了解破伤风风险,及时做好预防与应急处理,为健康筑牢防线。
看到这里,你可能对“破伤风”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产生了好奇
小编带你认识破伤风的“真面目”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中毒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皮肤或黏膜上的伤口侵入人体,并在缺氧条件下迅速繁殖、释放毒素。其典型症状包括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发病急、症状特殊,需要格外警惕。
破伤风杆菌的芽孢形态抵抗力极强,能够耐受常规消毒剂和高温,不易被杀灭。因此该病病死率极高,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将达到100%。即使经过正规综合性治疗,全球范围内的病死率仍高达30%–50%,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预防。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1.全身型破伤风: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进一步可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颈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等。
2.局部型破伤风: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和痉挛性肌肉收缩。
3.头部型破伤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颅神经麻痹表现,常伴有牙关紧闭颅神经麻痹最常见为面神经麻痹。
出现这些伤口
请立即就医
01
危险伤口提示
● 伤口出血、损伤深、污染明显
⚠️特别注意:
1.被带锈钉/异物穿刺伤(伤口小却极深,风险更高!)
2.伤口混着泥土/动物粪便
3.被烫伤后感染
4.被带锈刀具划伤的深口子
02
受伤第一时间如何自救
✅ 用干净水冲洗泥土污染物
✅ 轻压伤口周围,挤出污染血液
✅ 用医用双氧水/酒精/碘伏消毒
✅ 简单处理后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03
破伤风早期警告
▶苦笑面容
▶牙关紧咬似钢板(张口困难)
▶ 后期全身抽搐(死亡率极高)
● 不治疗:100%死亡
● 即使治疗:死亡率仍达40~50%
破伤风预防才是关键
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建议
2024年6月1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了我国首个《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共识指出,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DTP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并于1978年将其纳入计划免疫范围。然而,全国范围内的儿童计划免疫直至1988年才正式全面实施。因此,目前国内65岁以上老年人绝大多数未曾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属于免疫空白人群。
根据国内医疗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因此,共识建议≥65岁的老年人在实际发生外伤前,可按照自愿原则接种3剂破伤风疫苗。数据表明,完成3剂接种可维持长期有效的抗体水平。考虑到老年人因依从性无法完成3剂次的全程接种,也至少应外伤前提前接种1剂次。
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的人群外伤后需要接种3剂破伤风疫苗(TTCV)以完成全程免疫,不洁和污染伤口需另外注射1剂破伤风针(HTIG/F (ab'),/TAT),完成全程免疫后5年内,任何类型的伤口均无需再行破伤风预防。(详见表3)
今天的分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勿以伤小而不防!破伤风杆菌无处不在,威胁不容忽视。
我们呼吁大家:切勿因伤口微小而掉以轻心,及时清洁伤口、了解疫苗知识、必要时及时接种,这是为自己与家人筑起健康防线的关键。
2025年9月14日是破伤风日
我们以"关注破伤风,健康共行动"为宣传标语
旨在唤起全社会对破伤风的重视与关注!
急诊医学科简介
宝安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是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二级国家创伤中心,也是宝安区唯一的省级犬伤处置中心;承担24小时紧急医疗救治,是患者治疗的“第一道生命防线”,是我院重点发展部门。
科室位于医院门急诊大楼(1号楼)一楼,开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犬伤、急诊儿科,同时设置急诊五官科、妇产科诊室。
急诊抢救室有抢救单元8个,急诊监护10张床位,每年完成急诊PCI、胸痛溶栓、急诊缺血性卒中溶栓、严重多发伤患者数百例。科室配备了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床边超声、床边DR机、心电图仪、有创呼吸机、ECMO设备、电除颤仪、电动洗胃机、多功能心肺复苏机、输液泵等。
科室以“快速响应、精准救治、多学科协作”为理念,致力于急危重症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与技术创新。
学科建设和诊疗特色
(一)亚专科方向:
1、急危重症救治(胸痛、卒中)专业组:主要承担急危重症方向疾病诊疗,以胸痛、卒中病人最常见。也包含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等疾病。2、创伤综合救治专业组:主要承担创伤患者的综合救治。3、急性中毒专业组:主要承担各类急性药物、农药、化学物品等的中毒救治情况。
(二)核心技术:
科室能独立开展ECPR、血液灌流、临时起搏器等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快速诱导插管、有创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深静脉置管、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中心静脉压监测)、床旁支气管镜等危重症抢救技术。科室积极开展国内外最新诊疗技术,如床旁纤支镜、血液灌流、气道湿化及心脏标志物检查等;开展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技术、PICCO监测、困难气道的建立、急诊科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等。
人才梯队
医师团队由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护理团队由34名护理人员构成,包括2名副主任护师、11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和9名护士。秉持“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以快速响应、精准护理和温暖服务为核心。团队成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机械通气等急救技能,能够迅速应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需求,确保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
科室荣誉
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
防治卒中中心;
南方创伤骨科专科联盟单位;
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临床基地;
深圳市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单位;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广东省联盟理事单位;
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2021-2022年度“三八”红旗集体。
专家介绍
古磊
中共党员
急诊医学科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社会任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业组组员、深圳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业组组员、宝安区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卒中学会宝安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经历:
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修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显微神经解剖培训班培训。
擅长:
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的诊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
审核 /朱兴镇
责编 /宣教科 邹志雁
审校 /急诊医学科古磊
编辑 /宣教科 赵铁钢
校对 /宣教科 郑涵
供稿 /急诊医学科 冯奕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