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31日,在深圳市康宁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宝安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精卫社工”)岗前培训(宝安专场)圆满落幕,近120名精卫社工全程参与此次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截止目前,全区177名精卫社工已陆续完成岗前培训并投身到精神卫生的一线工作中。
本次培训分为理论课和临床实践两部分。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副院长舒明跃、书记张繁新、科长金冬及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专家陈明强等15位专家在宝安区万悦格兰云天酒店为学员开展为期5天的理论授课,内容涉及精卫社工服务的精神卫生疾病基础知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法律法规、社区个案服务、随访服务技巧、社工专业素养学习等。临床实践则采用实地见习的方式,分批次到康宁医院坪山院区进行实操学习,实践侧重培养个案实务技巧。此外,面对目前宝安区乃至全市存在精卫社工待遇不高、工作压力较大、流失率高、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授课专家也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关回应,主要包括:
1一、提高薪酬待遇,稳定精卫社工队伍
深圳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在培训中强调,只有保证精卫社工服务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促使社工服务质量的提升。 据市康宁医院社工科科长金冬介绍,目前全市精神卫生专职社工流失率已高达38%(其中我区流失率26%,数据截止7月31日),意味着每周可能都有1-2名的社工在办理离职手续。这不仅造成了行业资源的浪费,也是精神卫生资源的损失。因此,稳定精卫社工队伍是目前保障我市精神服务资源的重要工作。 同时,金冬科长还透露,深圳新版社工薪酬体系将有望于今年年底落地,最低薪酬16万起。为切实保障社工个人收入,薪资发放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新版薪酬标准的实施将有望大大提高精神卫生队伍的稳定性。
二、提升社工队伍专业素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
“精卫社工作为社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团队中的专职人员,是关爱帮扶小组中的智多星,是服务对象的贴心守护者,应首先有一个责任意识——“先到”意识,“先到”意识指社工在社区访视服务中、开展专业的活动中、接触访视居民当中,先正确指引有需求的服务对象进行专科就诊。”金冬科长提到。
而“先到”责任需要以丰富专业知识背景为前提,故对队伍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一是在薪酬提升后,提高精卫社工入门门槛,要求必须为专业背景或者持证者。金冬科长表示,未来将有望由民政和卫生两个部门联合对精卫社工进行专业资格认证来规范行业入职标准。二是加强精卫社工队伍建设,开展分类、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方面,市精卫中心将牵头组建专家讲师团和督导团,加强对中高级社工人才的培养。三是精神卫生社工作为精神卫生不可或缺的力量,希望在职社工能给予行业发展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同时也积极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发展专业服务能力,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会议现场
图为深圳市康宁医院胡赤怡副院长为学员此次培训致辞并讲解分析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现状
图为深圳市康宁医院舒明跃副院长为学员讲解精神障碍的识别、评估和诊断
图为深圳市康宁医院社工科金冬科长为学员讲解精神障碍患者风险防控知识
图为深圳市康宁医院社工科刘燕老师为学员讲解个案服务知识
图为深圳市康宁医院张繁新书记为学员讲解精神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图为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专家组成员陈明强为学员讲解外展家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