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 信息公开 >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公示信息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下载中心

预决算公开

灾后心理救援攻略 | 让经过大灾的人不孤独

日期:2019-07-01 信息来源:

  6月17日

  宜宾市长宁发生6.0级地震

  时隔5天,22日晚

  当地再次发生5.4级余震

  宜宾一男子经历两次地震

  家中监控记录下了他

  从第一次慌乱起身到

  第二次淡定喊着“不要跑”

  的“反差”反应

  视频中男子在采访时说:

  第一次地震后当地出现多次余震

  “我能更从容更淡定地面对”

  但实际上

  大部分人都难以达到“淡定哥”的心态

  每一次余震都会让人进入应激反应

  身体处于紧张状态

  一旦时间过长,会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

  因此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尤为重要

  心理危机干预应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也就是“黄金72小时”。

  假如我们自己或身边的朋友也经受着这样的心理危机,我们如何自助或助人呢?以下就是灾后心理变化四个时期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

  一、冲击期

  人可能会因为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表现出震惊,恐慌,甚至是木僵,处于完全的心理失控、失衡的状态,与平时判若两人,甚至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时候应该使用指导性的干预策略,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休息、饮食等,并制定一些行动计划,帮助当事人将计划付诸实施。

  二、防御期

  一段时间之后,人可能就渐渐地从冲击期中震惊的状态中慢慢走出来,一般会竭尽全力,想要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感。但当事人的方式通常不太成熟,会用否认或回避的方式,比如饮酒、工作狂、沉溺娱乐等,可能导致当事人难以面对现实。

  所以我们需要使用合作性干预策略,不要过快过度的试图劝说和改变以上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是应该体现出对他们所采取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给予理解、尊重。当当事人对我们产生信任和感谢,并逐渐发展出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来一起确定危机发生的根源,去检验对当事人来说一些可行的行动计划,然后一起来做一个决策,帮助当事人面对和接纳现实。

  三、解决期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人开始逐渐接受现实,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寻求各种资源,努力做出一些调整。

  那么,我们就从原来合作性干预模式转变为鼓励性干预模式,即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多的掌控。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形成一种依赖的心态,随着问题进一步减轻,自信进一步增强,社会功能也会逐渐恢复常态。

  四、成长期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以后变得更成熟,自我力量会变得更加的强大。他们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刻地理解,珍惜生活的时光,珍惜人间宝贵的情感等等。

  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

  如果当事人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出困境,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的力量回归生活正轨。

  目前在宝安区全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开设临床心理科,辖区居民可就近选择专科门诊享受心理卫生服务资源。

  同时我区正搭建心理卫生服务公益热线,将于近期开通,具体开通时间大家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号“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及时获取动态信息。

W020190701391273260170.png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像“淡定哥”快速走出灾后心理应激状态,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