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广东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多部门督导组率队到深圳市宝安区进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督导,重点调研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青少年与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冯惠强,省民政厅慈善社工处二级调研员谢军,省总工会职工服务部四级调研员柯志强,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干部赵天阳,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尹平,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副主任谭文艳等组成省专家组。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武、爱国卫生处处长朱毅朝、四级调研员杨军华,市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四级调研员万钧,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干部杨洁,市公安局三级高级警长许飞鹏,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二级调研员肖敏智 ,市司法局三级警长黄贤丽,市总工会职工权益部干部杜知之,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秘书长陈忠宇,市妇联权益部工作人员刘凯,市残联康就部四级主任科员李佳壁,市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等参加了督导调研。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深圳宝安在行动
上午9时,省市专家组驱车来到宝安中心区青少年宫,分别调研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1、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让专业心理服务触手可及
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卫生科负责人刘成锋首先对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的建设背景、整体规划、设置架构与功能、未来计划等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与汇报。
刘成锋主任指出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心理健康科普、咨询、就诊闭环服务链条,全面助力居民心理健康。
2、“四个一”模式 建设“青少年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团区委副书记丁艳汇报了宝安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随后,在团区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省市专家一行先后参观宝安青少年宫阳光心理走廊、心理咨询室 、心理减压室、心理热线室等心理服务阵地,并聆听了宝安区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介绍。
宝安团区委率先搭建全国首个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起“一个阵地、一条专线、一支队伍、一套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模式,打造具有共青团特色的一站式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为全区青少年提供有价值、有温度、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多次获得共青团中央、省委、市委和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被《中国青年报》誉为“青少年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3、用专业服务和温情关怀 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
上午10时30分,省市专家组一行驱车来到新安街道凯旋社区,调研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服务工作,查看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台账、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记录、监护补助签订记录、日常走访排查帮扶记录等资料,并和在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热烈交流。
4、“三个化”建设 打造妇女儿童身边“馨和家园” 服务阵地
上午11时20分,省市专家组一行驱车来到宝安区妇联听取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陆健青为专家组做了详细的工作汇报。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妇女儿童,区妇联开发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联调系统,通过智慧联动实现家事情感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处置;搭建区-街道-社区“馨和家园”心理服务体系,实现“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全覆盖,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建设,形成社会心理疏导干预有效模式。
二、持续创新发展道路 深圳宝安奋勇前行
在听取完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后,省专家组对宝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一是继续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深圳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宝安区是人口大区,需要不断加强培育本土专业人员,持续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二是持续细化心理服务工作,加大心理科普宣传力度,把心理救助途径普及到每家每户。三是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成果交流,总结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深圳市宝安区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先行试点城区之一,将持续发挥创新性、引领性,向社会普及心理健康意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共同推动实现居民幸福生活,国家繁荣富强。
青少年宫调研督导现场
新安街道凯旋社区调研督导现场
宝安区妇联调研督导现场
省专家组提出督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