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 精神卫生 > 心理健康促进

救治救助政策

心理服务热线

心理健康促进

会议与培训

资料共享

对于疫情我太焦虑了怎么办?春节居家期间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应对措施

日期:2020-03-16 信息来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更新中......

  此次冠状病毒与17年前的SARS有将近85%的同源,SARS对我们来讲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应激,此次冠状病毒的来袭也是一次重大心理应激, 而且还重新唤起了我们对SARS的创伤记忆。对于经历过17年前非典的人来说,这是第二次创伤...

  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时,我们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下面我们将罗列一些最为常见的表现,这些表现是任何正常人群应对任何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

  情绪方面

  对疫情的无法控制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担心自身是否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的抱怨和愤怒等,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外人没有耐心。

  躯体方面

  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等症状,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变差,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

  认知方面

  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产生“生命如此脆弱”“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想法。

  行为方面

  容易逃避、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行为变得冲动、经常发脾气;开始饮酒、吸烟,或者饮酒、吸烟增加等,甚至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表现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出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许多市民积极配合,在家减少春节走亲访友、聚会娱乐的活动,以“不出门”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战“疫”当中来。虽然每天洗手、通风、戴口罩、测体温、睡眠充足,该做的预防措施都按标准要求做了。然而,在家呆久了,也容易憋出一些心理上的不舒服。

  疫情引起的心理应激状态尚未平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么居家期间如何应对心理应激反应呢:

  01

  照顾好自己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清单,并执行它!

  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营养美食,做一些室内运动,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与人聊天等等,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02

  处理负向情绪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做一些室内运动;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感等。

  保持正向思维: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问题会带来短暂的影响,但长远而言事情最终能改善及成为过去;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03

  感受和营造家庭温馨时光

  我们平时工作日程太忙碌很少回家,或者在家时间呆的很少,到家已十分疲惫,处于种种原因顾不上跟家人深度交流、分享感情。岂不趁这个机会和家人好好在一起,相互温暖倾诉,留下美好的家庭生活回忆,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有利于个体心理应激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