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7785794
前段时间无意间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
直接刷新小编的三观
李某、甘某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进行游玩时,发现路边长有野生蘑菇,不采白不采啊老哥。所以做成了“蘑菇瘦肉汤”,而且全都喝完了!
第二日早晨,二人相继发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隧送往医院救治。
医院以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宝安区疾控中心,疾控技术调查员在调查中发现,患者食用的是毒蘑菇白毒伞,白毒伞(学名:致命鹅膏)是深圳地区常见的毒蘑菇,一个50克的白毒伞菌体的毒素含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新鲜的毒蘑菇中毒素的含量较高,致死率达90%以上。由于这种毒蘑菇可造成肝损伤,在进食后72小时左右会出现“假愈期”,给医生和患者已好转、痊愈的假象,实则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
经过调查员耐心的开导和教育下,患者家属同意继续留院治疗,在宝安区疾控中心调查员指导下医生采取了血液透析等临床治疗,最低限度的减轻了患者肝脏损伤程度,脱离危险期,后经一些列临床治疗,两名患者康复出院。
当代神农,转世时珍!
古有神农尝百草,为的是疗效
今有村民尝毒菇,为的是味道
大概这就是吃货的最高境界吧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在我国古时,野生蘑菇便是餐桌上一道美食,古人形容它们鲜香扑鼻,吃后唇齿留香,连麝香都望尘莫及,时至今日,吃货们都将松露、鸡枞等野生菌类奉为难得的珍馐,可是,食用野生菌类却有巨大的安全风险,不少野生菌类含有剧毒,稍有不慎就会危害健康,甚至有生命危险。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通报数据显示,全国因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25-55%!毒蘑菇中毒已成为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较多的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广东省也是毒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2018年广东省已发生120起蘑菇中毒事件,导致480人中毒,65人死亡。深圳市近年来也不断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并造成死亡。
【毒蘑菇中毒类型】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在南方地区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5种类型即:
(1)急性肝损害型
(2)急性肾衰竭型
(3)胃肠炎型
(4)神经精神型
(5)横纹肌溶解型
(详见表1)
其中急性肝损害型的致命鹅膏是华南地区有毒菌类中的第一杀手,其通体白色,能够引发急性肝损害型的有毒菌类,致死率极大,偏偏样子生的平平无奇,让很多不了解的市民以为它无毒无害,严重威胁到了市民的生命安全。
【表1】
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种类及其引起中毒的症状分型
【毒蘑菇中毒类型】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即使十分有经验的生物学专家,也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室的专业仪器进行鉴别,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民间流传着一些看似有理有据的的鉴别方法,例如:“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等,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不能区分有毒和可食蘑菇,希望市民提高警惕。
【急救治疗】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毫升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输液、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4、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5、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敬告各位读者:珍惜生命,远离毒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