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7785794
清明前后,一场春雨万物复苏,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不少深圳市民会选择在节假日前往各山林景区进行郊野活动,而此时气温回升,空气湿度较大,也是各类野生菌类生长繁殖的季节,近期深圳市已出现市民因采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发生。为此,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福永卫生监督所、福永街道办等多各部门于3月21日在福永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主题为“珍爱生命,禁采勿食野生蘑菇”的宣传活动。
图:李泰辉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本次活动疾控中心邀请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专家李泰辉教授,带领网络征集的市民在凤凰山野生蘑菇大量繁殖区域现场采摘、辨识毒蘑菇,指导技术人员制作标本,向市民讲授毒蘑菇防治知识。通过李教授深入浅出的现场教学,市民更能直观、具体的获得毒蘑菇防治知识。
图:李泰辉教授指导市民采摘、辨识野生蘑菇
李泰辉教授讲解到,华南地区有毒蘑菇共200余种,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毒蘑菇为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是一种肝损害型剧毒蘑菇,正常人食用50g便可致命,这种蘑菇通体白色,很容易被市民认为是无毒蘑菇而被误食,目前毒蘑菇尚无特效解毒药,若不小心误食,应尽快采取催吐方法进行自救,并尽快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凤凰山内的活动现场,参观市民发现大量的白毒伞及其它有毒蘑菇,李泰辉教授向市民讲解辨认白毒伞的方法,若是白色蘑菇出现“戴帽子,穿裙子,穿靴子(如下图)”的外形特征,极可能就是白毒伞,食用后会对肝脏造成极大损害从而危及生命,有些毒蘑菇的发病潜伏期甚至达到一个星期,现场市民表示,以前辨认蘑菇是否有毒就是看外表颜色是否艳丽,若外表艳丽就是有毒的,没想到这么平平无奇的蘑菇竟然如此致命。
图:现场采集到的白毒伞(↑毒蘑菇↑)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通报数据显示,全国因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的25-55%!毒蘑菇中毒已成为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较多的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深圳市连续三年发生多宗采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2018年仅宝安区就发生3宗毒蘑菇中毒事件,今年3月又再次发生2名市民因采食白毒伞中毒事件,今年出现中毒事件的时间相比以往提前近2个月,毒蘑菇中毒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此次宣传活动不仅加大了传统宣传力度,还征集到30名热心市民零距离参与我们的活动中,同时邀请宝安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现场报道,更是用网络直播等创新方式向市民近距离展示了本次毒蘑菇宣传活动。
专家表示,由于此时气候湿润,非常适合各种野生蘑菇生长,不仅是凤凰山及其他自然景区,很多公园、小区绿化带也是毒蘑菇滋生地,若不加强管理,很容易让市民误采误食,此次开展的毒蘑菇知识宣传活动,就是希望加强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疾控中心今后还将开展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维护市民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