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信息公开 > 中心动态

机构设置

中心动态

公告公示

党建天地

政策法规

疾控热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预决算公开

继往开来,流调精兵接力挑大梁——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BAFETP)第二期圆满落幕

日期:2025-03-03 信息来源:

227日下午,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BAFETP)第二期全体学员顺利完成结业答辩;228日,在宝安区卫健局隆重举办毕业典礼及学术年会,历时9个月的“宝安现场班”第二期圆满落幕。

这场学术的盛会邀请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冯子健教授、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科学家张永慧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广东省疾控中心、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市疾控中心和宝安CFETP国家基地结对共建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等多位高水平的专家担任学员结业答辩的评委。宝安区卫健局领导、区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以及宝安区全体指导老师出席了会议。中山大学(深圳)继续教育学院的同行也前来观摩交流。

宝安区卫健局领导对来宾进行了欢迎。他充分肯定了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辖区培养了一批流调精兵,扎实践行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关于提升急处置能力等疾控核心专业能力的重点任务;勉励学员们在严峻公共卫生形势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做“脚上有泥”的实践者,做“眼中有光”的创新者,和做“肩上有责”的担当者。

冯子健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流行病学调查学习是一个长期且重要的过程,宝安区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较多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实践机会。他呼吁辖区公共卫生机构在现场班平台下,抓住这些机会,勇于创新和突破,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合作,提升整体应对能力。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人工智能(AI)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是AI在公共卫生前沿发展的赋能、引领作用,寄语我们在基层、从一线敢想敢试,勇于突破。


  图:学员成果汇报答辩


  图: 冯子健教授在年会上致辞


随后,嘉宾为20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同时为6名优秀学员(区公卫服务石岩分中心李烨、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张文倩、区慢病院孙金义、区公卫服务西乡分中心贝安格、区公卫服务新安分中心钟爱华、区公卫服务航城分中心张广森)进行了颁奖。



  图:领导专家为2期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图:领导专家为6名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

接下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科学家、广东省疾控中心科学顾问张永慧教授就“风险新认知下的现场流调挑战”进行了授课。

  图:张永慧教授在年会上授课


最后,区公卫服务石岩分中心李烨、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张文倩和区公卫服务沙井分中心何昱坤3位学员代表在年会上展示优秀的案例成果。

20名学员将肩负新的使命回归各战线岗位,深入践行“宝安现场班”的八种能力,把“敬业、团队、探索、求实”的“国家队”精神融入到血液里,以全新的姿态投身到宝安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

随着第二期BAFETP的顺利结业,我们再次见证了项目在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的显著成效。未来,宝安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将继续全力推进BAFETP的优化与升级,不仅要把项目做成,更要做优。我们坚信,随着BAFETP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们定能将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应急处置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贡献更多“宝安智慧”和“宝安力量”。

  图:领导专家与2期全体学员合影


  附: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二期历程回顾

1.筑梦启航,开启新征程

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BAFETP)第二期于2024430日正式启动,由宝安区卫生健康局领导、区疾控中心主办、区公卫服务中心协办,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参与,20名来自宝安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各街道公卫服务分中心、区慢病院、公立医院、社康中心及龙川疾控中心的学员,开展为期9个月的全脱产培训。

作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全国唯一的县区级实践基地,项目在首期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战略需求,创新构建"理论精研-案例推演-一线淬炼"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并采用"干中学"模式将课堂延伸至基层防控一线,持续锻造"能战善战"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精锐队伍。

作为区域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将持续为提升区域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和突发公卫事件应对水平提供智力支撑,助力打造与大湾区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体系。


  图: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二期启动会

2.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命与担当同行

  9个月的全脱产培训,包括2个月的理论强化培训和7个月的现场工作实践,期间穿插学术研讨交流和各阶段评估总结。项目理论师资由国家、省、市疾控领域专家与高校教授联合组建,实践指导老师由辖区公共卫生一线实战型专家担任,全面且系统地构建学员们的知识体系,传授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掌握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并通过实战淬炼,锻造学员一线防控硬核能力

01多元授课夯实理论

  20245月至7月,学员们迎来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强化理论培训,项目办邀请了来自国家、省、市疾控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高校的权威教授以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等61名专家作为授课老师,专家们主讲的内容涵盖专业知识(20节)、现场调查(6节)、案例分析(26节)、报告撰写(4节)和软件应用(6节)等五大核心板块共62个专题课程。

  授课方式多样,项目采用了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性办学新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让学员们能够实时参与课程,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每节课的视频录屏也方便了学员们在课后反复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另外,除了传统的理论讲解,课程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前沿研究成果,专家们通过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现场流行病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图:集中理论授课


02实践磨砺,成果丰富

  20247月至20251月,学员分批在宝安区疾控中心(卫监所)、10个公卫服务街道分中心开展了现场工作实践。

  项目统筹全区一线疾控专家,分级分类遴选了8名暴发调查导师、13名监测数据分析导师、12名专题调查导师以及32名现场实践导师,构建起65名实践指导老师库,分领域指导学员完成暴发/聚集性疫情调查、专题调研、监测数据分析、专题授课和科普撰写等。

  截至20252月,学员共完成20余起暴发/聚集性疫情全链条处置,形成决策支持流调报告21份;开展监测数据分析,产出预警监测报告20份;针对基层公共卫生痛点开展20项专题研究,形成有推广的解决方案;通过“宝安疾控”等平台发布科普作品22篇,总阅读量突破10+

  除此以外,学员在深耕理论和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磨炼科研能力,成功立项区级课题2项,发表4篇学术论文,投稿5篇核心期刊论文,2份论文摘要展板展示在市级以上年会,投稿1份省级会议。

  在管理上,项目纵向建立"周报-季报"的管理循环,横向实施"产出追踪+多维度激励机制",培训期间学员撰写周报32期,持续更新大事记,编辑季报及年报各1期。这种"教学-实践-产出"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步破解了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纸上谈兵"的困局,为区域疾控体系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了创新的践行方案。


  图:现场工作实践

3.多方交流共建,互利双赢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2024528日项目办组织全体学员赴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华大集团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学员们拓宽了对疫苗和基因等方面的视野,汲取了企业前沿的经验。

  作为CFETP南北两大区级实践基地,深圳宝安与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都举办有地区FETP项目,在现场流行病学教学、机构资源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和优势。2025116-17日,项目办派学员张文倩参加朝阳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9期结业及第10期开班仪式暨现场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双方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践行双方业已构建的"战略协作体"。围绕公共卫生现代化目标,形成"三链融合"发展格局。

  此次合作突破传统地域壁垒,形成"南北互鉴-资源共享-创新共振"的发展闭环。通过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成功打造跨区域公共卫生协作的示范样板。这种基于实践基地的协同创新模式,为构建全国性公共卫生人才培育网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4.高端学术活动,打响品牌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区全员参与全国年会的项目,BAFETP带领全体学员参加各类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在业内树立并打响了“宝安品牌”。”

  2024814-15日,BAFETP-25名带教老师以及14名学员前往山西太原参加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本次年会以“科教协同、秉势而行”为主题,学员们近距离聆听了全国现场流行病学领域大咖的精彩报告,深入学习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案例。通过参与年会活动,学员们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还与全国各地的流调专家、人才建立了初步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强化了作为现场班队伍一员的自豪感和主动投身学习、建设项目的使命感。

  图:学员、带教老师与CFETP马会来主任合照

  2024112日,学员们参加了第二届健康变迁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讨会暨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会上,来自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们共同关注时代进程中人民健康的变迁状况,聚焦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疾病,深入探讨流行病学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学术议题。学员们不仅学到了前沿的学术知识,还激发了科研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图:学员参与第二届健康变迁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讨会暨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

20241119日,项目办带领学员李烨、孙金义、谢荣煌、陈煜琳、张广森和文茵琪参加了“福田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一期结业答辩会”。在答辩会上,宝安导师作为答辩专家与福田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学员们认真聆听了福田区学员们在现场班期间的产出成果。通过深圳区域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宝安区的学员们从福田区学员们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中汲取了有益的借鉴,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宝安区现场班导师及学员参加福田现场班第一期学员产出答辩会合影

5.宝安模式,创新探索

宝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BAFETP)作为全国首个县区级举办的流调“现场班”,通过2年的实践探索和改进,进一步办出了宝安品牌,固化了宝安模式:

机制筑基  区卫健局统筹、疾控中心主责,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下,持续优化师资,实施规范化理论培训,扎实推进“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道分中心”实践基地建设。

管理增效  采用“封闭集训+自主管理”模式,组建5人班委及4个学习小组,通过任务分派、编撰周报、季报和年报、活动统筹等全流程自我管理,培育学员组织领导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双轨教学 搭建“线上理论库+线下实战营”复合平台,课程体系融合国家FETP标准与本土实践需求,邀请跨层级、跨领域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创新引入课程评价系统与培训效果追踪研究,形成“教学-反馈-优化”闭环。

联动赋能  建立政、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组织学员赴高校、名企及国家现场班年会交流;与北京朝阳区建立战略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平台;参与跨区域毕业答辩实现经验互鉴。

实践创值  依托“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道分中心”的实践网络,“实践工作方案”的践行保障了实践的产出,实现了价值的转化。目前项目已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广东省多个地区及深圳多区实施和谋划同类项目,未来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为科学和系统培养突发公卫事件处置核心力量提供“宝安样板”。




  撰稿人:饶展宏、陆碧茹、张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