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7785794
本篇文章,总共5242个字
阅读全文需用18分钟
看完你可以学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
你就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它分成几大类。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里指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
1.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食品、饮水安全事故
4.职业危害(急性中毒)
5.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6.恐怖事件(化学、生化和核武器)
7.动物疫情
8.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1、突发性:突然发生,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不太可能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即要应对的事件无明显征兆。
2、准备和预防的困难性:应对突发事件,很难事先充分准备,因为事前难以准确判断处置所需技术手段、设备、物资和经费等。
3、危害因素的多样性
(1)生物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植物、动物等;
(2)化学类: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它是造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3)物理类:酷暑热浪、核泄漏(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等等。
4、复杂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是事件的本身或是其所造成的伤害,在不同情景中表现形式千差万别,难以用固定模式处置;很难预测事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
5、群体性
工业生产食品;集中供水;人口居住密集;公共活动多;传染病通过人员、物资流动大范围、远距离传播扩散;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6、严重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公元前几乎摧毁整座雅典城的“雅典瘟疫”、公元6世纪导致东罗马帝国衰落的鼠疫大流行,近百年来的四次流感大流行、1988年上海的甲肝流行、1998年山西朔州毒酒事件、2002年始于广东最终波及33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全球发病8069人,死亡774人;中国发病4698人,死亡284人;广东1514人,死亡56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等......,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以及大众心理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分等级的哟!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报告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群体性发病的特点,而且传染病、中毒事故等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所以个人难以识别,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及时告诉医生旅行史、进食史、禽类接触史、蚊虫叮咬史等情况。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危害(急性中毒 )、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等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报告区卫生健康局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饮水安全事故可以报区水务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事故报市场监管委宝安分区;
恐怖事件(化学、生化和核武器)报公安部门;
动物疫情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这些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控制?
(一)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吃了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毒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类急性疾病。发病者通常感觉肠胃不舒服,伴有恶心、呕吐、肚子疼、拉肚子等症状。
应急处置要点: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大量喝水,稀释毒素。
★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
★误食强酸、强碱后,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以保护胃黏膜。
★用塑料袋留好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供化验使用。
★尽早把病人送往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
◆不吃不新鲜或有异味的食物。
◆不自行采摘蘑菇、鲜黄花菜或不认识的植物食用。四季豆一定要炒熟后再吃,不吃发芽的土豆,不吃霉变甘蔗、霉变红薯,不喝生豆浆,不
吃有异味的或没有检验合格证的蜂蜜。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水产品以及肉类食品应炒熟后再吃。
◆不用饮料瓶存放化学品。存放化学品的瓶子应该有明显标志,置于隐蔽处,避免儿童由于辨别不清而饮用。
食物中毒的病人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自行乱服药。在送医院过程中让呕吐病人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
(二)有机溶剂中毒
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都可能引起人体中毒。
应急处置要点: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污染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眼部被污染的,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0 分钟。
★若中毒者昏迷,施救者可根据现场情况及中毒物质种类,采用拇指按压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的办法施救。
专家提醒: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施救者需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同时呼叫120,立即送医院。
◆与毒物密切接触者,应卧床休息,接受严密的医学观察。
(三)流行性感冒
流感传染性强,发病快,症状重,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流行。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高热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液在空气中传播。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应急处置要点:
★有流感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切勿带病上班或上课。
★流感病人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开吃住。
★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专家提醒:
◆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即使在冬季,每天也要开窗通风 3次以上,每次至少10至15分钟。家用空调在每年使用前要清洗空气过滤网,确保换气清洁。
◆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机会。
◆流感流行时,应尽量少去商场、影剧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戴口罩。
◆每年9月-11 月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
◆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治疗。
(四)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预防控制要点:
★可用杀虫剂、蚊香、电蚊香液或电蚊拍等来杀灭成蚊;
★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
★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白蚊伊蚊的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特别提醒:
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三红、三痛”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史。
(五)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水痘传染性强,一般表现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咳嗽、出疹等。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
预防控制要点:
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适龄儿童和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倡导公众自愿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
如果得了水痘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等全身的疹子都结痂,才可以去上学,避免传染他人。同时要勤洗手,经常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控制要点:
要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尤其是生蚝等贝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勤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诺如病毒感染者应远离厨房或食物加工场所。厨工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立即调离岗位,待症状消失3天后才可复工。
(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红眼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主要症状是眼部充血肿胀(红眼)、眼痛、有异物感、眼屎多。主要通过接触被病人眼屎或泪水污染的物品(毛巾、手帕、脸盆、水等)而被传染,夏秋季容易流行。
应急要点:
★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病人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病人使用的毛巾,要用蒸煮 15 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病人尽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他人。
★病人应少看电视,防止引起眼睛疲劳而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
◆红眼病流行期外出时应携带消毒纸巾,不用他人的毛巾擦手、擦脸。回家应使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
◆养成不用脏手揉眼睛的习惯。
◆不去卫生状况不好的美容美发店、游泳池,防止被传染红眼病;
◆滴眼药水预防效果不确切,不用于集体预防。
(八)狂犬病
人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狗、猫咬伤、抓伤后,会引起狂犬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几乎 100%死亡。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怕水、怕风、四肢抽筋等。
应急要点:
★被宠物咬伤、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伤口至少要 20 分钟。最后涂擦浓度75%的酒精或者 2%~5%的碘酒(药店有售)。未大量出血,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宝安区尽快到宝安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各街道医院急诊科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
★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穿,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必须立刻注射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将攻击人的宠物暂时单独隔离,尽快带到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专家提醒:
◆养犬人有义务按照规定为犬接种疫苗。
◆发现宠物没有精神、喜卧暗处、唾液增多、行走摇晃、攻击人畜、怕水等症状,要立即送往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
◆人被犬攻击并咬伤,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九)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与鼠疫病人接触和被鼠蚤叮咬可以传播,与鼠、旱獭等携带鼠疫杆菌的动物接触也可以传播。
应急要点:
★鼠疫病人要服从医务人员的治疗,接受隔离保护措施。
★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配合统一的灭鼠、灭蚤行动。
专家提醒:
◆外出、旅游前要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鼠疫疫区。
◆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如果接触过鼠疫病人,在鼠疫疫区接触过死鼠、死獭,要立即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住过的房间,要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消毒。
◆严禁进入疫区。如必须进入疫区,要先向专业人员咨询具体的防护措施。
(十)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饮用或食用了霍乱弧菌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霍乱起病突然,多从剧烈腹泻开始,然后是呕吐,每日大便多达十几次,水样便,不发烧,多无腹痛。
应急要点:
★一旦出现类似霍乱的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
★要向医生如实提供最近就餐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一同就餐的人员。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接触过的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专家提醒:
◆霍乱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和观察。
◆不要吃无照食品店和路边小吃摊上的食品。
◆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存放。
◆不吃变质的食物,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水产品。
◆要勤洗手,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
(十一)人感染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通常为2~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病情轻重不一,其中由H5N1、H7N9、H5N6等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病情严重,可出现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预防控制要点是“三要三不要”:
三要:即接触禽鸟后,要饭前便后要洗手。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再吃。出现发烧、咳嗽、咽喉痛、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三不要:即不要吃病(死)禽。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要直接接触活禽或在活禽档口食宿。
如果你看到这里的话,恭喜你!
你已经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专家”了!
相信如果你遇到这些事件的话
也不会手无足措了
撰文:陈兵
审核:陆碧茹/钟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