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55-27785794
还记得小时候去医院打针,医生给吃的一颗白色糖丸吗?
这颗糖可不比家里的糖差,最主要是你只有品味一次的机会。这个糖丸有个文绉绉拗口的学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用以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有效工具。
别小看这颗药丸,它不仅救了你一命,有可能也救了你爸妈一命。
脊髓灰质炎困扰了人类数千年。从20世纪初开始,科研人员开始研究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疫苗得以成功研制并得以有效推广。到了上世纪9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被宣布消除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学上就有此病的记载。我国在明清两代有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
直到1908年才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出脊灰病毒,确定了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感染后90%以上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会因脊灰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终身致残。因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5~14天。感染脊灰病毒后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不产生病毒血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
4%~8%的感染者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部不适,扁桃体肿大等;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也可出现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如头痛、乏力、关节和肌肉酸痛等。
麻痹出现前有发热、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热退出现麻痹。
1%~2%感染者出现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麻痹,留下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出现麻痹主要是不对称性麻痹,肢体或躯干麻痹可表现为左右不对称或同一例肢体肌群的不对称,呈弛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016年5月1日起IPV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用于首针脊灰疫苗的接种,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变成了1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3剂次的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
2018年5月1日,为了进一步维护儿童健康,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深圳市实施了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项目,也就是将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改为2剂次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2剂次的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
以上疫苗都是免费的(一类疫苗),如果家长主动要求接种含脊灰灭活疫苗成分的自费疫苗(二类疫苗),可以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目前含脊灰灭活疫苗成分的疫苗有进口五联疫苗(IPV+百白破+HIB),可以减少孩子接种疫苗的针次。
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能有效阻断脊灰病毒传播。
通过加强常规免疫和开展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1995年以来我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被证实无脊灰,但全球还未消灭脊灰,脊灰野病毒病例还在一些国家发生,我国与世界上2个有脊灰本土流行国家—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接壤,与非洲贸易往来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始终面临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我国儿童仍有感染脊灰的风险。如果停止脊灰疫苗接种,会导致人群免疫水平下降,造成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去脊灰流行国家旅行也会增加个人感染风险。
因此,在全球消灭脊灰之前,我国不能停止脊灰疫苗的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