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信息公开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机构设置

中心动态

公告公示

党建天地

政策法规

疾控热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预决算公开

持续发烧一周不退,原来是TA在“捣鬼”!爱吃鱼生的注意了

日期:2024-12-06 信息来源:

美味鱼生,薄如蝉翼

一口生腌,鲜甜冰爽

很多广东人吃东西

就图这口“鲜”

但是

淡水鱼、虾……真不建议生吃

因为一口吃下去

有些“脏东西”

很可能就趁机“混”进了你的身体里

13岁的小凯(化名),从11月以来就反复发烧,最近一周更是低烧不退。去医院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60倍,肝功能异常。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发现小凯的父母也有相似的症状,检查结果显示:

一家三口均感染了肝吸虫

经过医生的再三询问发现,他们之所以都感染很可能是因为在国庆期间全家一起吃了一次鱼生。

肝吸虫病

想象一下,肝脏长满了虫子

那酸爽的感觉

……

这,还有得治吗?

肝吸虫病,啥来头?

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俗称,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图片


我国是全球肝吸虫感染人数最多、肝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高的国家,估计感染人数约占全球总数的87%[1]

广东省居民2016-2022年期间,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感染率为3.50%,其中重、中和轻度感染分别占0.76%、7.26%和91.97%。

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存在聚集性分布,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流域最高,其次为粤东地区和粤北地区。[2]

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99.46%(2043/2054)明确吃过“鱼生”。[3]

肝吸虫是怎么一步步

在人体里“安家落户”的?

肝吸虫病的传染源,一般为感染肝吸虫的哺乳动物(如猫、犬、猪等)和人。

人通过进食未煮熟而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

肝吸虫的发育和感染需要两个中间宿主,才能从虫卵发育成囊蚴而感染人或哺乳动物。

图片

肝吸虫进入人体的过程,有以下几步

卵:肝吸虫在人或犬、猫等哺乳动物的胆囊、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出虫卵随粪便排出。

尾蚴:虫卵被第一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发育成尾蚴逸出。

囊蚴:尾蚴附着、侵入第二宿主淡水鱼、淡水虾发育成囊蚴。

感染: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淡水虾时被感染。

图片

有这些习惯,小心肝吸虫“盯上”你

爱吃生鱼、生虾:淡水鱼虾的烹调(烤、煎)时间不足,不能完全杀灭囊蚴。

炊具生熟不分:用切生鱼片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生鱼的器皿盛熟食,也可能导致感染。

水源污染:饮用或伤口接触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能感染肝吸虫病。

出现可疑症状要警惕!

肝吸虫病根据症状

可分为潜伏期、急性期和慢性期

潜伏期

一般为1-2个月,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

急性期

一般起病急,症状明显,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腹泻和右上腹痛等症状,并伴有肝大、黄疸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体征。

如果这时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治,就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吸虫病。

慢性期

轻者多数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是仅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

重复感染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乏力和神经衰弱等症状,并伴有肝大、黄疸等体征,也常并发胆囊炎、胆结石。

晚期患者可有肝硬化、腹水,儿童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等,亦有并发原发性肝癌或胆管癌者。若不及时治疗,肝功能失代偿可致死。

可别小看小小虫子

危害大着呢!

1

肝脏损害

这是主要的危害,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导致肝受损。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   

2

胆管阻塞、胆汁滞留

大量虫体可引起胆管阻塞和胆汁滞留,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

3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少数反复感染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4

胆道结石

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黏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5

胆管癌症

数年后,感染者可能出现胆管癌症。

6

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严重感染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障碍。

查出肝吸虫病,咋整?

吃过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鱼虾,又出现了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及头昏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规范治疗:包括驱虫治疗和对症治疗,虫卵转阴率(即虫卵消除)可达95%以上。

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治疗期间,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或共用餐具等,饭前便后充分清洗双手,防止再次感染。

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确保虫卵转阴,防止复发。

只需简单几招

肝吸虫退!退!退!

 把握好“病从口入”的关键环节 

不生食淡水鱼、虾等,防止食入活囊蚴。改变生活习惯,不用嘴叼鱼,接触生的淡水鱼、虾后要将手洗干净再吃食物。改进烹饪方法,淡水鱼虾要彻底煮熟再进食。

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分开。

 科学养宠 

不用生鱼虾鳞、内脏、鳃等和洗完鱼虾后的水喂猪、狗、猫等动物。

对散养的、可能接触到野外生鱼的犬、猫或有食生鱼史的犬、猫,进行定期检查和驱虫。

关于肝吸虫的这些“陷阱”

小心掉入哦~

1

加点酱油、醋、蒜等佐料再吃鱼生,可以“杀虫”吗?

实验证明,囊蚴在醋中(含醋酸浓度3.36%)中可存活2小时,在酱油中(含NaCl19.3%)5小时才会全部死亡。

2

高度白酒,能杀灭肝吸虫吗?

70度的酒必须经过24小时才能杀死肝吸虫,而平时饮用酒的度数远低于这个浓度。

3

低温冷冻,是否能杀虫?

研究表明,-80℃的超低温冷藏技术,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对其中的寄生虫囊蚴起到很好的杀灭效果。

普通低温冰箱或冰柜的冷冻温度很难杀灭鱼肉中的寄生虫。

4

不吃鱼生的人,会感染肝吸虫吗?

共同进餐时,没有分生食、熟食筷子,也可能导致鱼肉所携带的寄生虫卵随着熟食进入人体。

5

猫、犬等宠物身上的肝吸虫,会直接传染给人吗?

不会!猫、犬身上的肝吸虫不会直接传染给人。

写在最后

近年来,肝吸虫病的流行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流行区的患者不治疗,或治疗后再次重复感染;不同饮食文化的融合,让肝吸虫病流行区域有扩大趋势。

在深圳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当然也包括被评为“中国菜”之广西十大经典名菜的“横县鱼生”,在这道美食和健康之间,选择应该是唯一的:

管住嘴,不生食淡水鱼、虾!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15] Tang Z, Huang Y, Yu X.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Clonor⁃

chis sinensis and clonorchiasis: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om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Infect Dis Poverty, 2016, 5(1): 71.

[2]张官婷,张启明,方悦怡,等.2016—2022年广东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病学和空间分布特征[J/OL].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7[2024-12-02].https://doi.org/10.16250/j.32.1915.2024097.

[3]卢婷,何姗姗,李晓芹,等.2019—2021年南宁市2054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认知行为调查与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4,30(05):329-334.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资料来源:宝安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