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信息公开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机构设置

中心动态

公告公示

党建天地

政策法规

疾控热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预决算公开

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请做好这些预防→

日期:2024-05-29 信息来源:

  最近,广东天气热、凉、闷随时转换,主打的就是一个“乱”字,有一个令家长无比头疼的“搞事精”趁“乱”来了,频频登上热搜。

  温馨提醒:目前,广东省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期,托幼机构因为儿童聚集且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容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一定要做好预防。

  一、5岁以下儿童易中招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近年以CVA6和CVA16 为主要流行血清型。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临床表现多以发热手、足、口、臀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托幼机构园长应做好

  (一)制定预案

  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二)组织学习

  组织教师、生活老师、校医、后勤保障人员等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监督落实日常防控工作

  组织监督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室内通风和卫生清洁等工作,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供师生使用。

  (四)配合调查处置

  发生聚集性疫情后:

  根据疾控部门的要求实施晨(午)检制度;

  对离园小朋友要派专人联系家长了解每日健康状况;

  实行病例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开展全园彻底清洁消毒;

  配合做好其他疫情处置工作。

  三、校医、保健老师应做好

  (一)指导规范落实晨(午)检制度

  常规情况下开展晨检,在疫情流行期或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实施晨(午)检。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

  (二)做好幼儿因病缺勤的登记工作

  监测因病缺勤率,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

  (三)定期开展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开展手卫生、清洁消毒等预防手足口病相关培训和演练。

  (四)提高预警意识

  当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尽快向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疾控中心报告,并暂停全园性、跨班聚集性的活动。

  (五)配合防控

  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防控。

  四、班主任、生活老师应做好

  (一)提高预警意识

  在校医/保健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将幼儿送至医院就诊。

  (二)落实复课

  标准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或发病14天后,方可复课。

  (三)勤通风

  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四)勤洗手

  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五)做好沟通工作

  如班级发生聚集性疫情,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和沟通工作。  

  五、清洁人员应做好

  (一)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增加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滑梯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频次,以及衣物、被褥等暴晒频次。

  (二)及时消毒

  要及时对患病学童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造成传播;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校园进行终末消毒,需使用含氯消毒剂,75%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

  


        资料来源:“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