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健康教育

医院概况

党建动态

医院新闻

通知公告

就医指南

专科专家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辅助栏目

便秘患者生活方式调整

日期:2022-04-29 信息来源: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慢性便秘发病率高,对人们生命质量影响严重。其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手术治疗等,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主要的措施有:

1.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严重时可咨询心理或精神疾病相关专家。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醒和餐后结肠动作电位增强,能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是便意最强烈的时候,最容易将粪便排出体外,故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 min/次)

3.摄入足够的水分: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2000ml为宜,每次50~10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4.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这是防治便秘的基础,因此,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的摄入(25~35g/d)。避免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导致对结肠刺激减弱。

5.适当锻炼:以安全、不感觉劳累为原则。避免久坐不动

6.当外出旅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时,不要压制自身的便意,一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

7.对于长期依赖服用泻药排便的患者,应当逐渐停止使用泻药,在医生指导下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100-1108.

  (临床药学科  汪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