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水肿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三焦“水道”不通引起。《素问·经脉别论篇》中详尽地描述了水液代谢的过程,即“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由此可知,肺、脾、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是水肿的主要原因。此外,《内经》指出水肿的根本原因是五脏阳气虚衰,脏腑气化功能障碍而引起。正如《内经》所述“阳气者,若天与日”,通过观察太阳对动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阳气”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诸如过食生冷瓜果、滥用清热解毒药及抗生素、频繁熬夜等,均会损害人体阳气。“阳衰则阴盛”,阳气不能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则水湿或泛溢肌肤、或内聚腔隙,表现为水肿各种症状。
《内经》中记载了治疗水肿的关键在于“平治于权衡”。“权衡”即指阴阳,意即调整阴阳,使之和谐,这也是中医养生治病的总法则。具体到治疗水肿病,一方面可通过增加衣物、适宜的运动、艾灸、汤药等振奋阳气。阳气复则水湿得运,水肿自消。另一方面,对于已聚集的水湿邪气,可以通过“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即通过发汗、利小便、活血祛瘀等中医治疗方法涤除水湿邪气,使患者五脏阳气得以输布,水肿得消。
(肾病科 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