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养娃之路就像升级打怪
那么打疫苗
就是新手爸妈上路前的“资格赛”
该不该打、啥时候打
打几次、该打啥...
这些直击灵魂的拷问
一不小心“答错”,娃的健康就难保证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天,
咱就把困扰爸妈的疫苗问题
一次过讲清讲楚!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一般来说,宝宝要完成22剂次(其中有3剂次为口服疫苗)。按照国家政策,他们要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种:
第一类疫苗,由国家财政出钱,儿童必须接种。如果没有接种,孩子入园、入学时就无法提供相应证明。
而深圳娃要打的是这些:
第二类疫苗,是个人自己掏钱、自愿选择接种。
其中,深圳娃可以打的有这些:
二类疫苗是自费接种的疫苗,是对一类疫苗的补充。很多人会误以为二类疫苗没有必要接种,事实上,二类疫苗也很重要,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保护。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能力等情况综合考虑选择。
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更好,灭活疫苗安全性更高。
减毒活疫苗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使病原微生物的毒性减弱,人体接种后,可以形成一次轻度的感染过程,激发免疫反应。
灭活疫苗是指获得疫苗对应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后,通过一定的处理,使病原微生物完全丧失活性,病原微生物虽然是死的,但仍保持了免疫原性,这种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能力。
同一种疫苗如果有联合疫苗,选择联合疫苗可以减少接种次数。
宝宝从出生开始到两岁,要完成 18~21 剂次国家免疫规划必须接种的疫苗。再加上自费疫苗,差不多要接种 30 针左右。
相比起只管一种疾病的单独疫苗,联合疫苗是把两种或多种疫苗结合在一起,可以减少接种次数,预防多种疾病,家长也不用三天两头就带孩子跑去接种。
但要注意避免重复接种。
N 代表了疫苗包含的菌株种类的数量,一般来说价越多越好,但具体要看覆盖的血清型在人群感染率、接种年龄以及疫苗的制备类型(多糖和结合)来综合考虑。
比如肺炎共有 90 多种肺炎菌株类型,肺炎 13 价疫苗,相比较原来使用的7价肺炎疫苗来说,就覆盖了更多的菌株类型。对于孩子来说,更推荐接种。
来源:soogif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保证儿童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以保证最佳的免疫效果。
当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时,也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的疫苗完成后续接种或补种。
蛋白结合疫苗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所制备成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所以两者的主要差别是,蛋白结合疫苗有蛋白载体,蛋白载体有助于促成长效免疫记忆,免疫效果会更好,但蛋白结合疫苗的价格也会高一些。
1、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生病吗?
疫苗只对特异性病原体类别预防,不包括所有型别。此外,预防接种虽然可以保护绝大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
2、为什么有些疫苗打大腿,有些打胳膊?
疫苗主要在胳膊和大腿上接种,通常不在屁股上接种,为什么呢?
因为宝宝上臂三角肌不健壮,注射部位相对较小,如果在接种时三角肌的选择不准确,很容易导致接种后局部红肿、痛、硬结等,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腋下淋巴结脓肿。
所以新生儿通常选择在大腿接种。两岁以上的儿童上臂三角肌相比新生儿更发达,因此多在上臂三角肌接种。
3、为什么不打屁股呢?
因为婴幼儿臀部发育较小,肌肉不发达,若在注射时定位不准确,极易损伤坐骨神经。
此外,臀部多次注射,还有可能导致婴幼儿臀肌挛缩等不良现象。
所以,臀部接种方法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4、医生说我小孩体内没有乙肝抗体了,要补打乙肝疫苗,为什么小时候接种过还要打?
接种乙肝疫苗后,约有5%~10%的接种者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滴度产生较低,这种现象称为无应答或弱应答。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
与接种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应答率越低;
与遗传有关;
与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5、 宝宝生病不能打疫苗,好了以后还能打吗?会不会影响效果??
每种疫苗都有各自的接种程序,接种时间也是安排好的,但遇到宝宝生病就要暂缓接种,等宝宝身体完全康复以后,尽快去接种即可。
推迟接种本身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也不会影响抗体产生。
目前,深圳已经建立490间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不管有木有户籍,适龄的深圳娃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安全、规范、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来源:soogif
2018年,深圳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共接种854.89万剂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达到国家工作目标要求。
其中,深圳这些成绩尤为“亮眼”:
自1993年至今,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全人群HBsAg携带率降至7%以下,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了WHO制定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控制目标。
白喉、流脑、乙脑等传染病控制在极低水平,其中自2000年以后全市无白喉病例报告,2015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的乙脑病例报告。
麻疹发病率由最高峰的2007年66.63/10万降低至2018年0.45/10万,近5年深圳麻疹的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这些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