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传承工作室以传承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为研究内容,旨在全面深入整理、继承、推广其学术思想、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完善、凝练、升华其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中药炮制学理论和中成药合理应用理论,促进中药炮制学、中成药药学和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进而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国粹,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与弟子杨光义教授(左,我院筹建副院长)、梅全喜教授(右,我院中药学科带头人、药学部负责人)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1926年出生于北京,为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核专家、国家食药监督管理局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也是90位国医大师中唯一的中药行业大师。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教育科研与行业实践工作80年,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医与中药融合方面,其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在中药鉴别、炮制、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 “医药圆融”学术思想,将中医与中药互相密切结合来最大程度保证中药质量来发挥中医优势;在中药品质鉴定与评价方面,其创建了“五象七原”的学术思想,准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以及是否“道地”,被赞誉为“火眼金睛”;在中药传统炮制方面,其注重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与技艺,从炮制方法与技艺对药物形、色、气、味、毒性等方面的影响, 揭示中药饮片的内在质量特征,并能准确把握中药炮制对改变药性及临床疗效的关系,讲求传统规范与质量,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
我院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梅全喜教授,为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入门弟子,主任中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纯中医治疗医院中药学科带头人、药学部负责人,在传承金老中药炮制及中成药合理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药炮制研究室,并已开展附子等毒性药物炮制研究工作,同时在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梅教授长期从事医院药学,特别是中药临床药学、地产药材研究开发以及本草与药学史研究工作,尤其在中药临床药学及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探讨”和“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开展思路”等学术报告及讲座200多场,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牵头发起成立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组织发起编写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一套16本,并担任这套教材的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导论》的主编,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先后带教研究生近20名,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多项。主编出版中药专著70多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中药研究论文500多篇。同时还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中药临床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兼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药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及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编委会主任、《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药房》、《中国药师》和《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副主编,《岭南药学史》主编、《中药材》《中国药业》《中国合理用药探索》《今日药学》《抗感染药学》等多家医药期刊杂志编委。
编辑:黄冉 药学部
审稿:梅全喜 药学部